“以123下01工作面为例,通过对工作面地质条件、设备配置及近期产量要求分析,在现有人员配置基础上,该工作面约有25人可从事生产之外的矿建工程施工,也就是我们说的生产富余人员。”
近年来,济三煤矿立足科技创新,加快数字化建设,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推进机械化、自动化减人,减少流转环节,缩短工作链条,提升运行效率、减少人工成本。随着矿井产量指标任务变化,智能化采煤工艺日臻成熟,投入矿井正常生产,对采煤区队的要求逐渐从人的量数转变为质数的飞跃,采煤队伍的“人力存量”不断显性化。
优化劳动组织,盘活人力资源这池“活水”,既要有序分流和盘活改革发展中产生的生产性、结构性人力存量,又要确保正常安全生产,成为2024年新年伊始摆在济三煤矿党政主要领导工作日志上首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优化人员调配?采煤区队富余人员如何优化?济三煤矿采煤副矿长张德峰给出了答案。“按照规划,综采一区现有工作模式不变,综采二区、综采三区的人员根据各自工作面生产情况,按照‘一面+一头’‘一头+零星工程’‘一面+零星工程’的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满足采煤生产组织以外的富余人员划转至掘进队伍,充实掘进人员,提高单进水平。”将人力资源市场与工程施工市场深入结合,以井下岗位最少用人为基础,实现限员管控外产生的井下富余人员全面参与矿井零星工程施工,将岗位货币化的成效最大化,最大限度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实现多元化管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月15日,济三煤矿采煤机司机转岗技能培训在兖矿能源职工大学开班,第1批15名采煤机司机将进行为期10天的脱产培训。
“我们计划用3个月的时间,对所有采煤机司机,分3批进行脱产培训,顺利的话,春节前第1批学员将拿到掘进机司机许可证。”入学即入“岗”,转岗即转行。开展转岗提升培训,让入“岗”员工自觉学习新技能,考取新“文凭”。依托人力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转岗培训、竞争上岗、对外转移、承揽外部市场等多种方式,促进人力资源在内部单位之间合理流动,真正实现岗位增值、员工增收、企业增效。精做《转岗人员管理》命题文章,制定“学习培训、竞争上岗、跟踪管理、监督考核”闭环管理,确保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井然、管理有序。
面对高质量发展用人需求,济三煤矿把人力资源市场作为“数据库”,根据转岗人员年龄、素质、技能水平、流动性等要素,建立转岗培训提升机制,加大各专业技能取证培训,将转岗人员打造成人才市场“蓄水池”,让内部员工先“动起来”。
同时,以调控总量和价值创造为导向,通过用工方式转型、转岗提升培训等措施,打通不同工种壁垒,引导员工向高效岗位流动,形成储备一批、选拔一批、成才一批的常态化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使人力资源变成能运营的人力资本,将人力存量大的短板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源创新创效的长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