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公司要闻

【献礼十月】煤化工程公司:6名95后凭实力“上位” 硬核扛起企业发展大梁

作者: 兖矿能源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05日

【编者按】奋战四季度,献礼金色十月。根据兖矿能源新闻中心策划,兖矿能源网开设【献礼十月】栏目,对各单位今年以来的工作亮点,各条战线、各个岗位涌现出的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事迹进行巡礼式的报道。

煤化工程公司精准培育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为新入职大学生群体量身打造“订单式”培养体系,力求实现青年人才成长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兖矿能源网【献礼十月】栏目本期推出《煤化工程公司:6名95后凭实力“上位”,硬核扛起企业发展大梁》。

近年来,兖矿能源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加快推进“31789”年轻干部培养工程,深化“三通道”体系建设,着力锻造年轻有为、本领过硬的人才队伍。

兖矿能源团委注重围绕中心,搭建风采展示“大舞台”,汇聚干事创业“青力量”。深推“典型选树”、“助力成长”、“青年技术比武”活动,积极为有理想、求上进的青年职工搭建育才有机制、练兵有载体、实践有阵地、展示有舞台、建功有地位的“五有”成长成才平台。各基层单位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创效平台,以带徒授教、名师讲堂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组织各类实操培训,着力培训青年职工,有效提升青年职工技能素质。

兖矿能源坚持培养青年、凝聚青年,进一步强化青年思想引领,真正把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宣讲能力突出的人才挖掘出来,为党培养一批坚定的青年政治骨干,为企业输送一批高素质的青年优秀人才。

兖矿能源煤化工程公司紧扣企业发展需求,将青年人才成长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聚焦新入职大学生群体,量身打造“订单式”培养体系,精准培育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今年6月,该公司6名95后青年凭借过硬素养,通过公开竞聘脱颖而出,成功走上副科级管理岗位,以爱企之心扛起企业发展之责,用“硬核”实力交出青春答卷,为山东能源集团“31789”人才培养工程注入鲜活实践。

刘博洲

维保检修赛道上的“成长答卷人”

以实干回应企业期待

2020年入职的95后青年刘博州,如今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主管,用一份份扎实的“成长答卷”,回应着公司的培养与期待。

2021年2月,刚入职半年的他第一次参与联泓公司系统大修,专项负责修订循环气压缩机检修方案。对现场施工还一知半解的他,“钉”在现场实地学习,积极询问同事,与公司、项目部领导沟通交流,不断完善检修流程,根据现场实际,倒排施工工期,将原本10天的工作任务缩短到6天完成,得到了项目部领导与同事对他的肯定。“博州,干得不错,能吃苦,一点也不像刚毕业的小孩儿!”身边人的肯定让他更加自信,也更加坚定了他锤炼本领、砥砺青春的信心和决心。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刘博州被选派到PGA项目组进行实践锻炼。从第一天办理动土作业票,到项目成功交付,冬季的寒风、夏日的酷暑,早晨5、6点钟的太阳,深夜12点的月亮,都成为他工作道路上的伙伴。他犹如一块海绵,疯狂地汲取知识,努力充实自己。土建施工、钢结构施工、管道安装……刘博州如饥似渴地学习,各项技能水平都得到迅速提升。

2024年,在荣信化工大修期间,刘博州担任合成车间界区检修负责人,在合成塔更换催化剂项目中,盲板的倒换与人孔的拆除、回装,必须保证时间节点、必须零失误。但由于设备3年未进行检修,人孔螺栓腐蚀锈迹严重,连液压扳手都打不动,他带领14名检修人员日夜轮流上阵,原计划三天半的工作量,提前至2天完成……

勤有功,戏无益。从跟着前辈核对物资清单、记录施工进度,到独立负责检修项目的进度协调,他在“实战课堂”里快速积累经验,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

林佩

从机关部室到新疆戈壁

在一线实践中锤炼真才干

从机关部室到项目一线,从技术员到技术主管,林佩的成长,也有效印证了公司“一线墩苗壮骨”的成效。

此前三年,林佩一直在机关部室从事管理工作,虽然熟悉制度建设、流程规范,但在开展工作时总觉得“隔着一层纱”。“没有一线实践支撑,管理决策就像无源之水。”他常常这样反思。

2024年,根据公司“订单式”培养计划,林佩被安排到距离本部最远的新疆煤化工项目部历练。初到现场,板房里冬冷夏热只是起点,令他触动他的,是检修班组师傅们与时间赛跑的日常。为了赶施工进度,他们常常顶着正午40℃的烈日检修设备,直到月光洒满装置区才拖着满是油污的工装收工。从那时起,他主动“扎”进班组,跟着师傅们天天泡在现场,清晨一起检查设备螺栓,午后蹲在管廊下记录检修数据,傍晚还会坐在工具箱旁倾听员工诉求。

最让他难忘的,是参与气化炉炉膛脚手架搭设的经历。此前他仅靠图纸想象构造,爬进狭窄的人孔后却让他瞬间紧绷:不足3米的炉膛直径,巴掌大的钢架立足面,昏暗的灯光下,高温烘烤得空气都发烫,胸闷和恐惧让他真正读懂师傅们的不易。

“以前在机关想的是‘怎么管’,现在在一线想的是‘怎么干’。”回望这段经历,他感慨道。公司“机关到一线”的培养机制,不仅让他打破了“闭门造车”的局限,更让他学会了将管理理论与现场实际深度结合。那些从一线沉淀的经验,也成了他工作中最务实的“底气”。

“浩然,荣信化工80万吨烯烃中水项目的施工方案,这几个关键点你抓得很准!”在同事的认可声中,刚上任三个月的苏浩然放下手中的报表,指尖还沾着些许图纸上的墨痕,回忆起他从一知半解的新手到成长为项目管理能手的艰辛历程。

7年前,刚入职的苏浩然背着装满《化工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背包走进煤化工程公司时,逐字逐句钻研施工方案、建立项目台账,编制各项零星工程预算,每一个数据都要核对三遍以上,每一项费用标注来源,笔记本上写满了计算公式和疑问注解。

转折发生在转入检安分公司后。从幕后的技术支持走向台前的现场实操,苏浩然面临着全新挑战。压力管道报检流程梳理要对接多个部门,施工资料归档要符合严苛标准,独立编制施工方案更要兼顾安全与效率。为了啃下这些“硬骨头”,他白天泡在施工现场,拿着图纸确认管道走向、安装位置;晚上回到办公室,加班整理资料、优化方案。有次为了按期完成项目的工期任务目标,他连续两周扎根现场,反复模拟施工流程,调整人员、机械配置,协调现场资源,最终不仅完成了甲方的施工任务,还比约定工期提前了两天。

随着公司青年人才培养力度的不断推进,苏浩然陆续在生活垃圾清洁高效气化中试项目、MCH储氢中试项目、己内酰胺项目全场给排水工程等多个化工建设项目中担任技术负责人。从跟进施工进度、把控技术质量,到协调多方资源、解决突发问题,每一次实战都是一次成长。如今作为荣信化工80万吨烯烃中水项目的项目经理,他已能从容应对成本控制、安全监管、团队调度等综合性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思路。看着项目从图纸变成现实,苏浩然也从当初的职场小白,成长为检安分公司的副经理,对于苏浩然来说,这就是对青春奋斗最好的回馈。

除了他们,还有专注于设备管理与检修一线的李泽政,深耕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陈寅薄,活跃在检修现场解决技术难题的刘东帅……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五年前的这个时节,正是兖矿煤化工程公司院内的两株石榴树落户院内,第一次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之时,也恰是刘博洲、林佩、刘东帅等8名大学生员工怀揣梦想、加入公司的日子。那时,他们作为公司注入的鲜活力量,亲手摘下象征着“扎根与启航”的石榴果,既藏着企业对新生力量的期许,也映着他们扎根兖矿、开启职业征程的初心。

青春正逢“石榴红”,奋斗恰是好时节。如今,院内的石榴果再次红透枝头,颗颗饱满、透着成熟的力量,恰如这群与石榴树共同成长的青年,在项目现场攻坚,在技术难题前钻研,把汗水洒进岗位,从新人蜕变成能扛重任的中坚力量,以奋斗之姿扎根岗位,用实干之力书写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微信图片_20220713144522.png
兖矿能源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策划】兖矿能源新闻中心

【制作】兖矿能源网

【协助单位】煤化工程公司

【协助人员】梁爽

【素材提供】辛红 梁爽

【图文统筹】王艳芹 罗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