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按照兖矿能源新闻中心策划,兖矿能源网进一步加大对驻外平凡英雄的关注和报道力度。
在陕蒙大地的荒原之上,有一群特殊的建设者,他们远离故土,用汗水与坚守践行着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近日,由鲍店煤矿职工食堂亲手制作的暖心月饼传递到该矿对外开发职工手中,为异乡的中秋增添了浓浓的“家乡味”。
兖矿能源网【心连驻外】栏目本期推出《鲍店煤矿:跨越千里的“家乡味”》。

【编辑感言】“千山万水紧紧相依,千里万里是零距离……”经历20余载外部开发的光阴,我们的企业打造了一支支所向披靡的驻外铁军。
他们中,有并蒂花开陕蒙大漠的夫妻档,有扎根荒漠疆域甘为孺子牛的先进党员,也有凭借高端研发成果令国内外刮目相看的卓越团队,他(她)们是在驻外单位、岗位上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典范;他(她)们是坚守初心、不负使命,忘我忙碌在千里、万里之外的驻国外驻省外“平凡英雄”、遥远却熟悉的“身边榜样”。
他(她)们是一群鏖战在大漠边陲、青丝染白发的人,是一群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人,是企业高质量发展征程上无怨无悔、所向披靡的人!
为了同一个家,多少驻外将士及其家人他乡变故乡,写就新传奇!
双节将至,致敬驻外平凡英雄!

中秋临近,本是阖家团圆的时刻。然而,在陕蒙大地的荒原之上,有一群特殊的建设者,他们远离鲍店煤矿的故土,用汗水与坚守践行着山东能源集团“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他们,便是原鲍店煤矿对外开发职工。
近日,一份承载着故乡情谊、跨越千里的特殊礼物——由该矿职工食堂亲手制作的暖心月饼,悄然抵达他们手中,为异乡的中秋增添了浓浓的“家乡味”。
匠心守护“家味道”
每年中秋前夕,鲍店煤矿职工食堂里都会响起一阵忙碌的声响,制作暖心月饼,如今已整整持续了十个年头。
他们从制作源头上严把质量关,精心选购优质原材料,确保从源头保障月饼品质。同时,严格遵守和面、制皮、包馅、烤制等一系列繁琐的制作流程,以“精心制作、精益求精” 的标准,制作每一块月饼。
“近几年来,随着不少老职工退休,食堂的工作人员越来越紧张,但即便如此,我们制作‘暖心月饼’的标准从未降低。今年是第十个年头,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把这份品质和情谊坚持下去。”鲍店煤矿职工食堂管理员房鹏话语坚定。
从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到面粉、馅料等原材料的筛选处理,再到月饼的揉制、包馅、烘烤,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把控。食堂工作人员深知,这小小的月饼,是鲍店人特有的情怀,不仅是一块传统糕点,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牵挂。
月饼暖心解乡愁
当这份来自家乡的“中秋礼物”跨越千里,送到转龙湾煤矿职工杨磊手中时,他拆开箱子的瞬间,熟悉的甜香扑面而来,眼眶瞬间红了。
“已经多年没回家过中秋了,这里夜晚风大、天冷,工作也很忙碌,有时候会特别想家。但吃到这口月饼,突然就觉得心被填满了,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在陕西金鸡滩煤矿,职工孙朝春收到月饼后,第一时间拍下照片发到了朋友圈,配文写道:“人在陕西,心在家乡。鲍店没忘了我们,家乡的味道,一年都没断过。”
对于驻外职工而言,这小小的月饼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的意义,它是是企业的关怀,更是一份“归属感”的深情诠释。无论身处千里之外的陕蒙荒原,还是奋战在异地开发的一线岗位,只要尝到这口“家乡味”,就知道自己从未被家乡遗忘。
国企担当显初心
自2015年以来,该矿坚持每年中秋为驻外职工寄送自制月饼,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这份“暖心行动”成为企业的一张“温情名片”。这小小的月饼,折射出的是国有企业在推进外部开发战略过程中,对“人”的深度关注与人文关怀。
随着山东能源集团“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职工响应号召,告别家人,投身异地建设。如何让这些驻外职工“身在外而心不孤”,如何让他们在异乡感受到“家”的温暖,成为企业管理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鲍店煤矿用十年的“月饼接力”给出了答案——以细节传递温情,以坚守诠释担当。从一块月饼到一份关怀,从一次寄送到十年坚持,鲍店煤矿用实际行动让驻外职工感受到了企业的温度,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与幸福感,也为国有企业异地管理提供了“以人为本”的生动范例。
一块小小的暖心月饼,跨越千里山河,连接起驻外职工与家乡的情感,也书写着鲍店煤矿对职工的深情关怀。这份持续十年的温情接力,不仅是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更是国有企业初心与担当的生动体现。这份“家乡味”必将继续陪伴着驻外职工,在异地开发的道路上,温暖前行。

【策划】兖矿能源新闻中心
【制作】兖矿能源网
【协助单位】鲍店煤矿
【协助人员】林红
【素材提供】焦超
【图文统筹】王艳芹 罗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