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杨村煤矿从全员降本、修复降本、技术降本入手,唱响降本增效“三部曲”,多措并举,多元创效,奏响成本管理“大乐章”,实现效益最大化。
齐唱全员降本“主题曲”
该矿鼓励区队推进“自主改善”项目,开展以“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为内容的“微创新”活动。生产服务中心自制了焊接辅助空间臂,用约2.3米高的4寸无缝钢管作为立柱,在立柱上安装轴承转柱,连接横臂,横臂长约1.5米,在横臂的最终端也安装轴承转柱,纵臂长度约2米,可左右移动,前端焊接送丝机固定架,后面轻轻拖拽就可以实现左右多角度转动。该装置投入使用以来,由每月至少更换一次气带变为一年更换一次,大大节省了材料费用,提高了安全系数,彻底杜绝了人工移机频繁、线路堆积缠绕、气带电源易损、安全质量标准化较低等问题。
唱响修旧降本“协奏曲”
“对回收来的物质,我们精挑细选,能修的修,能拼的拼,‘挤’干它的利用价值。”该矿运搬工区回收队队长李龙介绍说。回收队的几名职工将上井的皮带托辊进行挑选,有的进行更换轴承,有的几个托辊才能拼出一组好的。他们将废旧皮带割成道岔处的“滑板”,有的做成吊挂风水管路“吊带”,有的做成采煤工作面电缆槽的“垫板”,有的还做成连接单体支柱的“连接环”……今年以来,他们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优化管控流程,降低日常生产、运行的材料费用,持续加大矿车、平板车、集装箱、安全设施、设备的日常检修、维护力度,严格控制设备配件更换率,深挖修旧利废项目。
在各类矿用车辆使用过程中,秉承着“能修复不更换”的原则,加强零部件修复再利用,降低维修成本,减少新材料消耗。10月份,共维修平板车32辆、集装箱车21辆、矿车52辆,加装平板车碰头216块,保证了各类矿用车辆在生产循环中的足量使用,延长了使用寿命,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
奏响技术降本“交响曲”
在该矿“选矸楼”,现在已经见不到选矸女工忙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X光”分拣煤矸。过去我们只听说过“X光”透视身体、海关检查,现已运用到煤矿生产。该技术对煤和矸石进行数字化识别,实现煤与矸石精确分离。该技术的应用,把几十名女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为矿井降低了大量的人工成本。
该矿抽调骨干力量对四采区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在原有高清摄像头基础上新增部分智能化AI摄像头,绞车司机通过可视化界面,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现场人员的工作及设备运行情况。通过AI摄像头的图像识别系统,能够迅速判断职工是否规范操作、是否有违章行为,以便在发生事故时做出及时反应,有力保障了斜巷的运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