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杨村煤矿:奏好降本“三部曲” 唱响增效“新乐章”

作者: 侯龙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7日

四季度,杨村煤矿把过紧日子思想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坚持“稳”字当头,从“紧”字入手,在“降”上下功夫,在“增”上做文章,精心布局成本管控、回收复用、技术创新“三步棋”,打好提质增效主动仗。

强化降本增效 走好“管控棋”

“气控箱,不能给你批5个,我三天前巡检时,见六采轨道集中巷第2个硐室有1个。”“铁丝不能给你批这么多,上月你刚领了一盘。”“三寸短节和四寸三通,先不给你批,你去回收队看看,找不到合适的再批也不迟。”每个月审批材料计划时,该矿经营管理部党员、材料定额员徐川都要根据矿下发的月度计划,一一问清材料用途,了解工程量大小,是重点工程急用,还是日常生产备用,逐条审、严格批。

该矿鼓励区队推进“自主改善”项目,开展以“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为内容的“微创新”活动。生产服务中心自制的手摇式升降工作平台,在维修或更换灯具时避免了使用梯子对绿化造成的破坏,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原来修一次灯具需要半小时左右,现在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购买一台电动液压升降机,约需要9万元,自制手摇式升降工作平台成本仅需400元,生产准备工区研发的无源式气动隔膜泵自动排水装置,实现无人化排水的同时也避免了气动式隔膜泵长期空转造成的损坏。该自动排水装置加工简单、成本低廉,制作成本约50元,且无需人工对其进行启停,避免了动作浪费。按照每个人工400元来算,每班排水可至少节约400元。

强化回收复用 走好“挖潜棋”

“对回收来的物质,我们精挑细选,能修的修,能拼的拼,‘挤’干它的利用价值。”该矿运搬工区回收队队长李龙介绍说。回收队的几名职工将上井的皮带托辊进行挑选,有的进行更换轴承,有的几个托辊才能拼出一组好的,他们将废旧皮带割成道岔处的“滑板”,有的做成吊挂风水管路“吊带”,有的做成采煤工作面电缆槽的“垫板”,有的还做成连接单体支柱的“连接环”……今年以来,他们在π型梁、托辊、电缆等各种材料中,修复率达到85%,很多废料被送到新的“岗位”。

该矿生产服务中心通过拆、配、重组方式,加大自修力度,减少设备购置和外委维修费用。该单位对DSJ80/2×40可伸缩带式皮带机滚筒进行改造,组织人员对DSJ80/2×40可伸缩带式皮带机滚筒进行了改造,将滚筒原直径108×950mm改为200×950mm。φ200×950mm滚筒主要为回收利用的废旧皮带机滚筒,能够保证支撑的稳定性和转动的灵活性,同时通过提高滚筒的摩擦系数、牵引力和承载能力,有效解决了原皮带机滚筒易磨损、易锈蚀问题,极大提高输送效率,增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巧用技术创新 走好“创新棋”

该矿4703工作面,通过应用“数字孪生辅助控制系统”,截齿割到顶梁、液压支架超压或欠压,能够实现采煤机预警和停机;安装惯性导航仪、倾角传感器,应用“综采工作面国产惯导”技术,实现了每台液压支架精准移动;同时,利用“班组协同交互通讯系统”、“规划截割”等技术,经过装备、技术、管理“五代三飞跃”迭代发展,实现了工作面内无人、“智能化减人、数字化提效”的采煤新模式。

该矿“选矸楼”,现在已经见不到选矸女工忙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X光”分拣煤矸。过去我们只听说过“X光”透视身体、海关检查,现已运用到煤矿生产。该技术对煤和矸石进行数字化识别,实现煤与矸石精确分离。该技术的应用,把几十名女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为矿井降低了大量的人工成本。

该矿运搬工区,对井下5部猴车实施远程操控,每年节省人工成本120多万元;皮带工区采取智能化管理,实现“有煤则开,无煤则停”,减少空载时间。该矿对采掘和机电运输系统进行优化,大功率用电设备采用变频启动器或软启动,根据峰谷时段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对主要生产系统、大型设备的运行时间严格控制,杜绝高峰时段长时间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