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济二煤矿:“她”力量 正绽放

作者: 董仲亚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04日

她们,可以温柔如溪、静水流深;她们,也可以坚韧勇敢、奔腾入海。她们不需要被标签化定义,而是用行动探索人生的无数种可能。在济二煤矿生产服务中心有这样一群女工,她们以独特的“她力量”,装饰着煤海“半边天”。

精雕细琢的“铁娘子”

定准圆心,划针划出一道优美的圆弧,“叮”的一声一个“样冲孔”精准的嵌入工件中,一个个“找正基准孔”清晰的印刻在工件上。这是钳工王喜云的工作日常。

“工件加工前或过程中,我会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在工件上精准划出所需的线条,用以标明工件上要加工的部位。”王喜云向笔者介绍,划线完成后,这些线条就成为加工的关键依据,能有效规避因操作不当造成的用料浪费,属于一项辅助性工作。

机加作业中,常常会遇到加工难度大的特殊工件,比如各种规格的轴承盖、滚轮、轴类零件。就拿二运连接销轴的制作来说,一件外圆30毫米,长度90毫米的粗轴,需保证IT6-IT9的精度。由于机床刚性差,切削过程中无法保证同心度。王喜云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她采用两端打中心孔,先加工两头并留下余量,再反复调头用百分表校外圆的办法,最终达到技术要求。面对困难,她从不退缩,用精益求精的态度,交出了一份份完美的答卷。

在特殊热处理刚性轴类非标加工时,材料材质硬,精度要求高。面对挑战,她先加工孔留出余量,然后再精车外圆,通过百分表校正外圆保证零件同轴度与垂直度,最后加工出其余尺寸,确保零件100%合格。生产中,面对一件件难度大、精度高、分量重的铁块、铁棒,铁板,她最终都高质量完成任务,收获了满满的赞誉。

弧光相伴的“女焊子”

焊花飞溅、机器轰鸣,“滋滋啦啦”的电焊声不绝于耳,一朵朵焊花在半空中飞扬,生产现场她们的身影英姿飒爽。孙明爱、刘静、陈蕊,生产服务中心铆焊班组一群平均年龄46岁的电焊工,被大家亲切的称呼为“女焊子”。

她们中,有凭借多年经验成为团队核心的孙明爱,也有以精湛技艺和严谨态度屡创佳绩的陈蕊。她们用坚韧和专注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是班组不可或缺的力量。

刘静是团队里半路出家的一员,她原本是堆垛天车行车工,一直配合铆焊班工作。长期耳濡目染下,她对电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利用工余时间认真学习电焊知识,向有焊接实践经验的孙明爱请教,与她一起摸索探讨。对刘静而言,电焊完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不同管径、壁厚、坡口角度大小、管件的温度等等都需要在焊接过程中摸索确定。一次次试焊的失败,面对陌生的设备、冰冷的旋钮,她第一次因为电焊陷入了迷茫和焦虑。“我就不信我啃不下这块硬骨头!”暗自较劲儿的她,不服输的劲被激发出来,每天脑子里琢磨的都是这个事儿。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她的焊接合格率已经达到100%,从此一个基本全能的女电焊师傅诞生了。

这群“女焊子”全身心投入到钢管、卸煤装置、检修平台等产品的焊接工作中。在新型皮带过桥焊接过程中,面对高2.5米、宽1.5米的大工件,对于男工来说施焊都颇具难度,但她们不畏困难,爬上爬下,专注地忙碌着。孙明爱凭着多年丰富的焊接经验,通过巧妙调整焊接间隙、减小坡口角度、控制焊接电流电压等一系列方法,有效解决了材料浪费问题,节约成本达数万余元。

喷枪作画的“美学师”

与生产服务中心修理车间的热闹喧嚣相比,更新车间则显得颇为静谧。喷漆女工们或挥动喷枪,给一件件产品披上绚丽的外衣;或手持电筒,认真仔细查找喷涂中极其细微的瑕疵……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像精心打造一件件珍贵的工艺品 。

面对困扰班组多年的喷漆附着力不足难题,渠继兰、马永霞自发成立涂装技能攻关小组。她们根据每一个成员的特点分配工作任务,从工件前处理、油漆精准配比、喷涂工艺优化、温湿调控等关键因素入手,反复实验摸索。经过一周的努力,她们制定了新的整体喷涂方案,颠覆性地提出抛丸机除锈、二次手工精细打磨除锈、车间全流程防锈、中高温烘干等措施,实现一次喷涂合格率达到98%,把原本棘手的喷漆工艺打磨得无坚不摧,彻底解决了难题。

不仅如此,她们总是在实践中钻研喷涂工艺,针对皮带架杆件喷涂过程中常见的滴挂和漏喷现象,总结出了一套独有的“秘笈”。从手持喷枪的移动速度,到喷枪与物件的精准距离把控等各环节都颇有研究,逐渐成长为技术熟练的喷漆高手。

在济二煤矿的不同岗位上,她们或许是井口的矿灯维修工,以超乎常人的细心与专注,守护矿工的安全;或许是后勤服务的保障者,用贴心关怀传递温暖,为矿山注入人文关怀;或许是技术岗位的能手,深入钻研、勇于创新,突破技术瓶颈,点亮矿山技术创新之路。她们用汗水与努力绘就了一幅幅动人画卷,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