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勇,天池能源掘进二区巷道支护工,2024年度山东能源集团劳动模范。在天池工作近20年,他一直在采掘一线埋头苦干、默默耕耘,大多数工友对他的印象是“老实”“本分”“不太说话”,但在新职工的眼中,王志勇却还有另一副“面孔”。
井下“活监控”
2024年,天池能源掘进二区新入职一批巷道掘砌工。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工区指派一批业务扎实、工作认真的老师傅,作为新职工职业生涯的“领航员”,小李与王志勇就分到了同一个班。从其他工友口中得知,王志勇是一个不善言辞的“老实人”,很多人谈起他,印象都是“不太吱声”“很会干活”。而王志勇也确实符合大家对他的评价,打锚杆、挂护网、操作钻机、点眼,每项工作他都一板一眼,工作中沉默寡言,但在井下现场,有时他却突然像是“变了一个人”——
“点眼的时候不能戴手套,不知道吗?”
“谁让你站在那个位置的,那是危险区域,赶紧过来。”
“护网不能这么挂……”
小李第一次被他板着脸“训斥”时非常诧异,原来平日的“老实人”,到了井下会有另一副面孔,变成唠叨不停的“活监控”,每一个小违章他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并严肃制止。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一线工作近20年,因为一直秉承规范标准的现场操作,王志勇从未发生过任何的破皮轻伤,这让大家万分钦佩的同时,也看到了规范操作带来的好处,规范施工也成为大家的共识,班组“三违”率远低于其他班组。他说,“我第一次下井,看着飞速旋转的机器害怕地不知所措,现在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当年的我,忍不住就想多唠叨几句。”
工作“老黄牛”
作为一名“全能型”掘进区队职工,王志勇既能把迎头锚杆机、气腿帮钻、皮带输送机等掘进设备操作地驾轻就熟,也能在遇到机械故障时,及时找出问题所在并迅速上手解决。
有一次,他在班中发现有一部探放水钻机的钻头与卡扣不能配套使用,为了不影响当班进度,只能就地解决。但现场没有专业工具,他和维修工商议后,决定用钢丝绳将弹簧压实,再将卡扣调整后重新装好。这些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现场没有趁手的工具,他和维修工两人只能利用现场的其他工具配合,戴着手套不方便操作,他就脱掉手套,扯着钢丝绳一边压紧弹簧一边调整卡扣位置。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整,终于解决了钻头与卡扣不配套的问题。此时他的双手被钢丝绳勒地又红又肿,但他却毫不在意,扭头又投入到了工作中。能吃苦、不言苦,只为工作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让他得到领导和工友们的一致认可。年轻职工跟他开玩笑,“‘老黄牛’这个词就是为你发明的。”
设备“万事通”
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工友们公认的设备“万事通”,王志勇对井下掘进设备了如指掌,离不开工作经验的积累,也离不开他强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天池能源建矿20余年,各类设备从以前的机械化到如今的自动化、智能化,对人的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熟练驾驭各类智能化设备,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但“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闲暇时王志勇就用心揣摩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掘进迎头引入了新的设备,他总是第一个带头去研究,先把说明书“吃透”,再上手实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老师傅和厂家技术人员请教。他很少参加无用的社交,下班后要么去职工书屋阅览书籍,要么在手机上学习工作所需的相关知识。也正因为坚持不懈地学习,在矿井开展的月度抽考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取得满分的好成绩。正是靠着这股不服输、肯钻研的劲头,在2024年天池能源举办的技能比武大赛中,他一人参加了两项比赛,分获锚杆支护工二等奖和巷道掘砌工三等奖,是参赛选手中唯一一名参加两项比赛、两项都获奖的选手。
越是平凡的岗位,越需要日复一日的坚守。扎根矿山近20年,王志勇用坚持不懈地学习、精益求精地钻研不断提升技艺,也带动着身边的工友们奋发进取。他说,“我这人没有特长,只会老老实实学习,老老实实干活。”这也许就是“老实人”王志勇的成功“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