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鲍店煤矿,有这样一支巾帼队伍,她们以细腻与坚韧,在机加工的天地里书写别样的精彩,他们就是生产服务中心机加工班。班组13名成员中有10名女职工,凭借着精湛的技艺、无畏的担当,他们撑起了生产的“半边天”,成为该矿女职工团体中熠熠生辉的标杆。
精耕细作,筑牢生产生命线
走进机加工班生产车间,墙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标语格外醒目。安全第一的理念早已深植于每一道工序之中。
“我们班组虽然女职工多,但干起活来,丝毫不比男职工差。”该班班长刘斌说道。
有一次,该班接到了井下轴承底座制作任务。轴承底座精度要求极高,加工工序复杂,车床、刨床、插床和钻床需协同作业,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工件报废。
面对挑战,全班组在班长刘斌的带领下,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每个人都全神贯注,从刨底面到擦弧面,从车内孔到钻孔攻丝,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
女工们长时间站立在机床前,眼睛紧盯刀具与工件的接触点,双手精准地操控着操作杆。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打湿了工作服,她们却浑然不觉。经过连续奋战,成品的完成度得到了使用单位的高度认可,为矿井生产争取了宝贵时间。
2024年,她们用双手加工各类零配件2.2万件,创造产值40余万元,在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同时,圆满完成了矿井生产零配件的加工任务。
智改数转,解锁生产新密码
在“数智鲍店”建设的浪潮中,机加工班通过数控钻床和数控车床的引进,为班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刘斌介绍说:“大型工件在普通钻床上钻孔,不仅难度大,而且起吊风险高。数控钻床的到来,解决了这一难题。”
但新设备的使用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复杂的操作界面和编程指令,班组女工们没有退缩。她们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反复进行模拟操作。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摸索,终于掌握了数控机械的使用方法。
从去年4月份至今,数控钻床共加工大型筛板13 件,法兰盘1000余件,为班组创效数十万元。数控车床更是创造了5 天加工2000个销子的佳绩。
精益求精,打造管理新标杆
作为生产服务中心的质量标准化示范点,机加工班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班长刘斌深知,工具的有序摆放对于工作效率和安全至关重要。他们为每台机床旁都配备了专门的工具车,所有工具都有固定位置。工具车的使用,不仅让工作现场变得干净整洁,还节省了翻找工具的时间,降低了安全风险。
为了解决常用工具随手乱放的问题,女工们想出了一个“妙招”,在铸铁工作平台侧边放置吸铁石,将高频使用的工具吸附其上,既方便又实用。
“每次到他们车间,都能让人眼前一亮。即便在任务量大、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机加工班仍坚持在工作间隙做好地面清洁,保持机床无尘,工件分类摆放。”生产服务中心主任林伟立说道。
模具制作对于保证加工件质量和效率起着关键作用。2024 年,班组制作和改良了多种模具,为中心节省了数十万元成本,创造了近百万元效益。此外,全班组还参与了数控钻床的改造工作,安装护罩、改造卡盘和挡爪、安装激光定位装置,为数字化班组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班组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比武等活动,不断提升班长成员的技术水平。2024年,该班四名女职工成功通过技能等级考试,三名晋升为高级工,一名被聘为技师。在各工种理论知识考试和“安康杯”全员比武中,机加工班也屡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