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榆林能化:创新赋能 点燃“新引擎”

作者: 宋作浩  邓江  段绍娟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31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兖矿未来能源榆林能化厚培科技创新“土壤”,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激发职工创新潜能和技术改造活力,点燃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全员创新”激发“新活力”

该公司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紧抓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构建全员创新创效引领体系,把创新融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中心工作,为公司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他们成立了以公司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全员创新创效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机构的职责,形成公司党委统一部署、工会牵头推进、职能部室分工负责、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新格局。建立创新项目立项、跟踪、评估和推广全流程管理制度,制发《职工小改小革创新成果评比管理办法》《自主改善活动管理办法》《精益运营管控实施意见》等工作制度,对创新项目奖励“明码标价”,充分激发全员创新创造活力,鼓励他们在各领域勇于创新、勇攀高峰。

在创新制度激励下,2024年自主改善成果降本增效1500余万元。其中,《磨煤机废煤浆直接回收项目》荣获山东能源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气化细渣脱水升级采用多能量场精准分离系统的建议》荣获山东能源职工优秀合理化建议一等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

“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让“金点子”结出“金果子”,是创新的最终归宿。投运精馏APC先进控制系统,吨甲醇蒸汽消耗降低3%,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实施多能量场脱水装置、能量回收利用发电项目,回收富C02甲醇和富H2S甲醇压力能。与山东能源集团云鼎科技合作研发甲醇精馏装置工艺智能优化系统AI大模型,采集精馏塔温度、压力、进料流量、蒸汽流量等工艺运行参数及历史数据,优化回流比,实现吨精甲醇节约蒸汽17.14kg……

在尝到技术创新带来的甜头后,该公司制定了专班推进、专项推进工作举措。2024年7月,该公司组织实施世界首套多喷嘴对置式半废锅气化炉技改,解决制约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密封、堵渣等问题,实施水幕喷淋大幅提高换热效率,运行周期达80天,突破最佳运行纪录。将半废锅气化炉副产蒸汽与9.8MPa蒸汽母管联通,成功实现停运一台锅炉目标,年创效2000万余元,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提升。

近年来,该公司累计完成QC成果72项,获得全国质量管理活动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质量创新与质量改进专业级成果1项、推进级成果2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QC成果4项,山东省煤炭工业协会QC成果3项,切实把“金点子”变成了“金果子”。

“技能人才”驱动“新引擎” 

2025年1月,雷甲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榆林市总工会命名为榆林市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据了解,该工作室共有核心成员19人,主要是由劳模工匠、生产一线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和喜爱钻研“五小”创新的职工组成。他们紧密围绕公司的科研、生产及经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及技术协作等活动,有效解决了工作中的技术瓶颈。

近年来,该工作室共进行课题研究100多次,破解各项技术难题60余项,获取专利20个,市级以上技术成果8个,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中,《化工系统节能降耗》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奖,《150万吨/年甲醇精馏技术研究与应用》获陕西石化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液体透平发电在低温甲醇洗装置的研究与应用》获陕西石化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不仅个人要优秀,也要带动身边的同事共同成长,用自己的努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时的喜悦和成就感真的特别好。”雷甲说道。他们积极依托平台开展技能培训活动,累计培训职工1.2万余人次,帮助数百名职工提升了技术等级,在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4年,该公司创新创效全员参与率突破90%,同比上升30%,各类创新成果落地558项,同比增加510项,全员创新正在激活企业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