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山开采中,粉尘治理一直是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卡脖子”难题。近日,鄂尔多斯公司转龙湾煤矿Ⅲ-2煤辅运大巷(西段)掘进工作面成功应用“长压短抽通风除尘”技术,破解了井下半煤岩掘进工作面高浓度粉尘治理难题,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清洁生产样板。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拥抱”。曾因设备笨重、安装复杂被企业视为“负担”的“长压短抽”通风除尘技术,如今却成为矿山高粉尘行业争相引入的“香饽饽”。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技术迭代、政策扶持与理念升级的合力驱动。从“要我装”到“我要装”,一场以高效除尘为核心的绿色生产变革正在加速推进。
长压短抽技术虽以“高效除尘、节能降耗”著称,但早期推广却屡屡遇冷。转龙湾煤矿掘进专业负责人坦言:“过去设备动辄十几吨,井下运输困难,安装需停工期长达一周,影响生产进度;干式除尘风机及分风器布局复杂,维护成本高,执行区队积极性普遍不高。”类似问题在技术推广应用上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破局关键:轻量化改造与模块化设计。针对行业痛点,研发团队联合设备制造商开启技术攻坚,推出轻量化、模块化、智能化的升级方案:采用矩形PP硬质负压风筒、矩形骨架负压风筒、异径过渡风道与紧凑型结构设计,风机、过滤单元等核心设备重量降低50%,三通式分风器升级为直通式分风器,适配狭窄作业空间;干式除尘风机调整安装在自移机尾承载段与自移机尾自移联动,直通式分风器及模块化组件支持“即插即用”,风筒实现自动挪移,传统7天的安装流程压缩至48小时内完成,安装周期缩短70%。
“轻量化不是简单的‘做减法’,而是通过结构优化与新材料应用,在保障性能的同时降低使用门槛。”山西天地赛福蒂科技有限公司及山东智展控股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说。
转变契机:政策激励与效益“看得见”。政策推动与企业算清“环保账”“健康账”“经济账”,成为技术普及的关键转折点。山东能源、兖矿能源将“长压短抽”技术纳入综掘工作面通风防尘示范工作面建设重点考核及推进项,采取日常检查、季度评比和年度验收等形式对标准面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标准。
“原来,我们都是粉尘中进行作业,尽管戴着厚厚的防护口罩,一个班下来,嘴里也越觉得牙碜,自从用上‘长压短抽’通风除尘技术后,我们不戴口罩就能作业,喘气真顺畅!”有着二十多年综掘经验的老矿工牛永利感慨道。
从“抵触”到“主动求变”。转龙湾煤矿的转型历程颇具代表性。2024年该矿因Ⅲ-2煤开拓,长期进行半煤岩及全岩巷道掘进,现场粉尘超标被上级公司监管部门责令整改,初期被动安装“长压短抽”设备后,发现除尘效果远超预期。2024年底,该矿主动追加投资,将技术覆盖至全部掘进工作面,并定制开发井下移动式除尘单元,实现“随掘随装、动态控尘”。矿井负责人李廷表示:“技术升级不仅满足合规要求,更成为我们打造绿色矿山的核心竞争力。”
从“粗放通风”到“精准控尘”。传统矿井通风系统存在“风量浪费大、粉尘捕捉难”的痛点,尤其在高强度作业面,粉尘易积聚扩散,威胁矿工健康。转龙湾煤矿联合山西天地赛福蒂科技有限公司及山东智展控股有限公司安装的“长压短抽”设备,以“长距离压入新风+短距离负压抽尘”为核心,形成粉尘防控闭环。通过局部通风机及风筒将新鲜空气稳定输送至作业面远端,正压风流通过分风装置进入巷道内,降低风筒出口风量,减少风流扰动,降低粉尘扩散;在掘锚机截割、转载点煤流运输等产尘点设置利用除尘风机负压,在巷道内形成全断面前进式风流,将工作面粉尘控制在迎头;通过分风装置具备的双模调控(可实现手动、自动调节分风装置开合角度)功能,实现自动分风,并与除尘风机联动,形成巷道风量、迎头段风筒风量的自动分配,确保将工作面粉尘“锁”在扩散前。
经测试,该系统粉尘除尘效果好,现场除尘效率达98%。使用“长压短抽”通风除尘设备后,工作面粉尘浓度为每立方米180.6毫克,除尘风机出风口粉尘浓度为每立方米2.492毫克。
从“灰色现场”到“绿色掘进面”。在转龙湾煤矿Ⅲ-2煤辅运大巷(西段)掘进工作面成功应用,该技术带来显著改变:作业面能见度从不足5米提升至100米以上,机械操作安全性大幅提高;矿工呼吸性粉尘接触浓度由每立方米48.39毫克降至0.6毫克,远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设备综合能耗较传统方案降低约30%。
从被动整改到主动创新,转龙湾煤矿用科技之笔绘就安全环保新图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长压短抽"技术正掀起矿山通风革命,让清洁生产与高效开发在千米巷道间奏响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