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式皮带机储带仓皮带纠偏装置的加工使用,利用水压、千斤顶纠正跑偏的皮带,将游动小车牢牢固定;使用操作阀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实用性强。同时,杜绝了人员进入皮带储带仓拉动葫芦,避免了手拉葫芦链紧绷容易断裂伤人的风险。已在325、61702综采工作面使用,使用效果良好。”
近日,在杨村煤矿召开的一季度自主改善评审会上综采工区陈龙介绍着自己的自主改善项目。经评审组考核,他的项目获得本季度一等奖,并获得800元红包奖励。“最开心的不仅仅是得到了现金奖励,更是自己的成果得到了认可,为矿井的发展尽了自己的一份力,体现了自身价值。”获奖后的陈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杨村煤矿,职工提出的各种建议,无论是提高运行质量的好主意,还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好办法,或是减少安全风险的好举措,都有可能得到奖励并实施,成为矿井发展的“金点子”。
自杨村煤矿正是实施《自主改善管理办法》以来,明确采取一季一考评、一年一评定的考核方式对自主改善项目进行评选表彰,从矿到区队再到班组,层层制定奖励机制,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潜力,营造全员参与、全员管理、全员创新、全员提高的良好氛围,全面推动“自主改善项目”深入到矿井生产经营环节。
“今年一季度自主改善项目评比,共评审优秀项目10个,发放自主改善奖励资金五千余元。”该矿运营管理部(督察办公室)副主任葛海峰表示,每季度提报的自主改善项目逐渐增多,职工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作为项目负责人,将不断完善自主改善项目的规范管理,唤醒全员创新的“基因”,激活全员创新的“细胞”。
随着矿井搬家倒面逐渐频繁,杨村煤矿管道加工量也逐渐增大,提高焊接工作效率至关重要。传统焊接定位方法采用手工定位的方式,将法兰套入管端,由三点确定法兰密封面与钢管的垂直度;不仅耗时费力,而且难以确保每次装配的准确度。自从区队开展自主改善后,职工刘涛带领其团队,对定位方式进行改善,极大提高了法兰与管路之间的垂直度,提高了焊接质量和标准,减少了返工现象,可减少用工50%,提高工效90%,每年可节约人工费用1万多元,此套装置已获得国家级实用性专利。
杨村煤矿坚持“微创新”理念,像这样发现藏在一线细枝末节的自主改善项目层出不穷,生产服务中心“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真空电磁启动器试验箱的研制”项目,投入成本仅需500元,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1.6万元;生产准备工区“井下顶板淋水收集装置”项目,每年可节约人工费2.8万元……这些“小改善”或许个头小了些,但是积累到一定程度,也能爆发大能量。一季度,杨村煤矿共征集自主改善项目30项,涉及安全防护、质量控制、节能降耗、设备维修等多个领域,累计创效近67万余元。
“我们将持续抓好自主改善项目推进,鼓励全员参与改善,推动精益管理更好地融入矿井高质量发展。”该矿总会计师徐敬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