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鲁南化工的重要原料之一,煤炭样品制备后的存放备查更是重中之重。随着碳排放检测要求升级,入厂煤副样存储量日趋增大。
“常规煤样保存期规定是两个月,碳排放综合样需存放超一年,这样累计下来储存量非常庞大。”质检中心党支部书记侯治会介绍说。
质检中心煤质分析班组起初通过定制了十几台储存架,对样本按月分类、建立纸质收样与储存记录台账,实现了基础规范化管理。但随着抽检方式从“随机现场抽取”转为“指定日期精准抽取”,人工翻查纸质记录、逐架核对样品费时费力。特别是联合抽复样时,寻找指定煤样常常耗时数小时。
为解决这一难题,质检中心技术人员对煤样记录查询开展了智能化改造,经过多方探索,自主设计“煤样存-取-查”二维码管理系统。样品制备完成后,通过扫“二维码”录入样品编号、煤种、制样日期、储存架层等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抽检时只需扫码输入待查样品编号,即可精准定位到“某年某月某架某层”,实现了瞬间寻找样品,大大节约了时间。
“这个创新,给工作带来很大改变。以往耗时费力的翻查过程,被小小二维码精准定位取代,大大缩短了联合抽复样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实现了煤样储存全流程可追溯管理。”侯治会说。
小小二维码解决了煤样存储大难题,彰显了基层班组在精细化管理中“小改进撬动大效能”的持续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