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凝聚奋进力量 锻造时代铁军 ——鲍店煤矿工会多维发力深化“产改”工作纪实

作者: 王凤玲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15日

近日,鲍店煤矿工会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主线,聚焦“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价值引领,通过“党建引领 产改赋能”双轮驱动,在矿区掀起学习宣贯热潮。这场覆盖全员的“思想赋能行动”,正以体系化推进、立体化传播的创新实践,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三级联动学深悟透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要把‘产改’政策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让每个岗位都成为创新创效的前沿阵地。”该矿工会副主席李伯振在全矿车间工会主席工作例会上,结合《迈上新征程 铸就新辉煌》一书进行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专题解读,与会人员展开热烈讨论。这样的场景如今在矿区基层车间工会已成常态。

该矿工会构建“矿-车间-班组”三级学习网络,为全矿基层车间工会主席发放一套“产改”书籍,将“产改”政策解读与“三种精神”传承纳入工会干部必修课。通过“工会主席上讲台”“劳模工匠开讲啦”等特色载体,开展专题培训28场次,覆盖专兼职工会干部136人。特别开展“班前十分钟”惠工宣讲,以“政策领学+有奖答题”为学习套餐礼包,让理论学习紧贴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等实际场景,接地气、冒热气,充满趣味性。

文化浸润厚植沃土 精神传承见行见效

“当握着我师傅张矿军长满老茧的双手,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工匠的坚守。”在该矿“弘扬劳模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劳模座谈会上,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矿军的高徒王冰“新晋”山东能源劳模,谈及师傅对他的影响,他深情感慨道。

该矿工会发挥没有围墙的工会“大学校”作用,精心开设“产业工人大思政课”,创新打造“五个一”工程:举办一场劳模座谈会、开展一系列主题征文、进行一次全员知识竞赛、组织一轮“工匠绝活”展演、带领一支文艺小分队送文艺到基层。通过劳模精神宣讲、成长经历、技术经验分享等活动,为青年职工成长注入精神动力。将“产改”精神和劳动赞歌谱写成快板、小品,拍成微视频,让“三种精神”在寓教于乐中生根发芽,塑造时代产业工人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象。

同时,深入推进“红色工匠”培育工程,传承红色基因,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被授予“全国煤炭行业红色教育示范基地”,打造“红船”“新声长廊”“红色文化屏”等沉浸式教育场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现代先进文化有机融合,融入到矿井安全生产全过程、各方面,铸魂、培根、凝心,赋能职工“心成长”,凝聚起争创全面一流矿井的强大合力。

实践熔炉百炼成钢 改革成果落地生根

“安全技术措施讲评大赛可以促使技术员从‘纸上谈兵’,再到实际工作中‘手拿把掐’,进而成长为‘专业大拿’”。该矿洗选发运中心技术主管范旭阳正是从这个大赛成长起来的,从大学生员工到创新创效先进个人、“山东能源杯”首届全员岗位技能大比武优秀裁判员,从选手到评委,他感触很深。

该矿围绕全员技能比武、班前会讲评竞赛、安全技术措施讲评大赛、党组织书记比武、五级人才库建设五个类别比武活动,搭建了“学用转化”五大“赛道”,实现以赛促学、以赛强技,积极培养“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面对数智化矿山建设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该矿依托“双创”基地,打造“大师授课+现场实操+课题攻关”全链条人才成长模式和“孵化+转化+落地”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汇聚起创新创效的蓬勃动力,增强了矿井“向新而行”的发展后劲。目前,该矿拥有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6人、优秀专业技术人员7人、优秀技能人才36人,另有煤炭行业技能大师3人、齐鲁首席技师3人,高级工及以上各类人才1033人,取得职业资格认定的技能工人占比47%。2024年,累计征集小改小革和创新创效成果350余项,申请上报专利260余项。

“我们要让‘产改’政策从文件里走出来,变成职工口袋里的技能证书、荣誉墙上的创新成果、劳动现场看得见的生产力。”该矿党委书记赵计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