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三煤矿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为着力点,构建专业指导、单位主责、全员参与的安全教育体系,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力保障安全生产稳定发展。
巩固长效机制。结合实际,济三煤矿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单位安全意识教育的意见》,各政工部门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强化形势任务教育,加强对安全意识教育宣传,宣传涌现出先进单位、先进班组、先进岗点和个人,上下互动,全员参与。监察和生产部门明确工作责任,采取“月检查、季考核”的方式,分井下、地面单位两个层次,查阅资料、调取视频,对各区队(车间)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纳入优胜单位、六好区队、季度考核评比等评选依据,对敷衍应付、搞形式走过场,严肃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着力解决基层存在的安全责任传递弱化、培训实效性不强等问题,确保安全意识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创新宣教方式。利用区队(车间)班前会等阵地,分“区队长话安全,支部书记寄亲情,技术主管讲知识”“三个板块”进行。区队长及时掌握各类安全动态,超前辨识管理风险和现场风险,每天手写安全重点工作,每天由值班人员将手写重点工作和安全注意事项利用班前会传达到每一名上班职工;建立区长日志,利用每周二班前会,将周一安全办公会议精神和重点工作安排及上周安全上存在的共性、典型问题,重点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原因,安排部署本周安全重点工作。党支部书记及时了解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动态掌握每名职工的生活“坎”,落实好“1+1+N”党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工作,对“安全不放心人员”建立“生活—心理—行为”三维干预机制,采取电话回访、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对安全不放心人建立谈话回访工作记录,最大程度帮助解决现实问题。利用周四班前会,讲亲情账、经济账、法律账,引导员工创新思维、更换观念、热情工作。区队技术主管悉心研究规程措施、技术标准,严格落实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管理的“十个环节”,对“四新”及现场呈现的难点,及时总结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经验,建立技术笔记,利用周六班前会,重点讲岗位风险辨识、操作流程、施工标准、岗位典型案例、灾害征兆及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不断提升职工综合素质。
用活警示阵地。持续开展“每周一案”和“班前小课堂”“实操小课堂”等活动,系统收集、梳理、汇总重点岗位工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结合不同岗位,采用“我讲你听”“你问我答”“你讲我听”理论学习法,讲述“事故对我的伤害有多深”“我与事故擦肩而过”“同样事故我反思”等,让职工对号入座剖析,参与复盘推演,讲清讲透事故本质根源、危害后果、吸取教训。每月由技术人员或本单位“技术大拿”组织授课,认真讲解设备原理、技术要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每月组织管理人员考试、井口职工“六必知”抽考、有奖问答“领导问职工答”,将抽考和问答情况,纳入职工绩效考核,提升全员业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