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路分公司国际焦化运输部,提起党员大老赵,无人不知他那间“宝贝仓库”。这间被工友们戏称为“百宝箱”的小房间存放着从单位各个角落捡回的螺丝、电缆线头、废旧电路板、锈蚀的道钉等,这些在外人眼中的“废品”,经他的双手总能重获新生,成为铁路维修的“奇兵”,他的做法也成为运输部节支降耗的生动缩影。
大老赵全名赵连成,是有着24年党龄的老铁路人。2020年7月,因生产工作需要,通信工区与水电工区合并为综合维修工区,面对工作量陡然增加一倍的实际,他毫无怨言捧起接力棒。经过短暂维修工作摸索,他留意到每次设备更换后,大量看似报废的零部件被当作垃圾处理。“这些东西修一修、拼一拼,说不定还能用”抱着这个念头,他主动向党支部申请,将一间闲置房间改造成“废旧物资再利用工作室”,从此开启了他的“变废为宝”之路。
去年夏天,通往兖州西站的数调站场分系统因设备陈旧,电话闭塞受阻,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更换整套设备需耗费大量资金。大老赵得知后,钻进“百宝箱”,找寻“托人”从大本营站厂更新换代替换下的废旧分盘电路板,结合库房里闲置的外壳和线缆,经巧妙拆装组合,仅用一天时间就组装出一台“新”二代数调站场分系统设备。不仅及时恢复了行车数调系统,且功能进行了提升,为运输部节省了一大笔开支。类似的事儿在他这里数不胜数:用废旧支架边角料组装工具架、站场灯桥高压钠灯更新、电饭锅电水壶零件更换、水管管路修理、打镐机修维、修复机车运行系统LKG磁钢锈断的N极……5年来,经他手修复再利用的物资累计节省成本超十万元。
为了让“百宝箱”的价值最大化,大老赵还独自摸索出一套“分类管理法”。他将回收的物资按类型、规格、可利用程度分类存放,制作详细的台账,并定期组织工区职工开展“修旧利废”培训。在他的带动下,更多的运输部职工加入“寻宝”队伍,大家巡线时多了个心眼,发现能二次利用的物资都会带回工区。
“以前觉得废旧物资占地方,现在才知道,这都是隐形财富”!青年党员李超感慨道。“节资降耗不是小气,是责任。咱们铁路维修战线,每个零件都关系安全,每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作为党支部的“节能降耗带头人”,大老赵常说。
如今,他的“百宝箱”已成为运输部的明星阵地,不仅成为维修改良教育实践的鲜活课堂,更引领着全体职工形成“人人讲节约、处处见行动”的良好氛围。
从一颗螺丝到一套设备,从一间库房到一种精神,大老赵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的“百宝箱”不仅装满了废旧物资,更装满了铁路人对事业的热爱、对责任的坚守,以及对修旧利废、节支降耗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