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山东煤科院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党性教育活动

作者: 丁竞远  孙海波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2日   来源: 原创

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继承和发扬党的精神谱系,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广大党员投身本职工作的热情,近日,山东煤科院组织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党性教育活动,先后前往延安、西安等地开展现场学习,在历史的足迹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

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内陈列的珍贵革命文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

“这是一张陕北普通人家的小炕桌。毛泽东同志曾在这张桌子上挥笔写下不朽名篇《沁园春·雪》,也在这张桌前运筹帷幄,指挥前线战士抗击日军。这张小炕桌还有许多故事……”聆听讲解员的深情讲述,党员干部们在文物前久久伫立。

“这是毛主席骑过的小青马,在北京动物园老死后被制作成的标本”只见小青马鞍銮齐备、四蹄直立、马头高仰,好像一抖缰绳,便会奋蹄奔腾而去。就是这匹并不高大的马,毛泽东同志骑着它转战陕北,指挥了西北战场的伟大胜利。

党员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重温入党誓词。面对鲜红如炽的党旗,全体党员神情庄重、目光如炬,右手握拳高举,在领誓人带领下齐声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字字千钧的誓言破空而出,激荡在每一位党员心间。

在延安杨家岭,党员干部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中央大礼堂、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等。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家驻足凝视,仿佛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们在这里为国家命运、民族前途殚精竭虑、运筹帷幄的身影,深刻体会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枣园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前,党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了解他们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点滴。简陋的窑洞、朴素的陈设,与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形成鲜明对比,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们领导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这种精神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党员的心灵。

 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张思德同志雕像巍然矗立,那坚毅而温暖的神情,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不朽信念。全体学员肃立在雕像前,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齐声诵读《为人民服务》。

在梁家河,党员干部们沿着总书记当年走过的路,参观知青旧居、沼气池等,听着那段艰苦却充满奋斗激情的岁月故事,真切感受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群众、苦干实干的为民情怀和艰苦奋斗精神。在这里,大家看到了一位青年干部如何在实践中成长,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事业中,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照片,将党员们带回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办事机构,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无数爱国青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的中转站。党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环境下,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坚定信念和卓越智慧。

西安张学良公馆则见证了西安事变这一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通过参观,党员们详细了解了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对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了民族大义,毅然发动兵谏,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壮举肃然起敬。这一事件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高瞻远瞩、顾全大局的政治胸怀。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此次追寻革命足迹的党性教育活动,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党员干部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从革命圣地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山东煤科院的各项工作中,为煤炭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