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尺井下轰鸣的机械声中,鲍店煤矿综采一区的液压支架工们,以一支普通的医用听诊器为“武器”,创新应用于设备检测,成功攻克了阀组细微漏液排查的“老大难”,上演了一场精准高效的“钢铁巨人诊疗记”。
面对难题,精准洞察,创新破局。液压支架是现代化综采工作面的核心装备,其阀组密封性直接关乎支架动作精准度与顶板支护安全。然而,井下环境噪声大,阀组初期细微漏液产生的高频声音极其微弱且隐蔽。传统依赖肉眼观察和简单听音的排查方式效率低下,不仅导致宝贵的乳化液浪费、生产成本增加,长期积累更可能削弱支架性能,甚至埋下安全隐患。面对这一困扰检修的“顽疾”,综采一区的液压支架工们打破思维定式,创造性地将医用听诊器这一诊断人体病症的工具,“嫁接”应用于液压系统检测,为庞大的“钢铁巨人”装上了灵敏的“听诊器”。
“听诊”妙招,声波定位,精准锁定。工人们手持听诊器,将听诊头紧密贴合在液压支架各阀组表面。听诊器的高灵敏膜片瞬间化身为“工业顺风耳”,将液体高速通过缝隙产生的微弱高频嘶嘶声、湍流声清晰放大并传导至检修人员耳中。通过仔细倾听、对比不同部位声音的强弱和频谱特征,工人们能够快速、精准地锁定漏液阀组的精确位置,甚至能初步判断漏液的程度和性质,定位精度远超传统方法。
小工具,大成效,数据说话,效益显著。这一源自一线实践的创新“金点子”,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成效。效率跃升:平均排查时间缩短40%以上,过去耗时费力的微小渗漏点,如今几分钟内即可精确定位。成本锐减:无需购置昂贵的专业电子检漏设备,仅凭低成本的普通听诊器,显著节约投入。精度突破:尤其擅长发现肉眼难以察觉的慢渗、内漏问题,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提升设备可靠性。降耗显著:快速精准修复有效减少了乳化液浪费,每月可节约数吨生产介质,降低材料成本。操作便捷:方法简单易学,无需复杂培训,深受一线职工欢迎,普适性强。
智慧闪耀,匠心传承,小革新驱动大效益。一支小小的听诊器,彰显了煤矿一线工人的无穷智慧与创新巧思。这一“小妙招”的诞生,是综采一区液压支架工们立足岗位、勇于实践、敢于突破的生动写照。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巧妙将生活经验融入专业技术,用“匠心”解决了制约生产效率的实际难题。这不仅是提升效能的实用“利器”,更是新时代煤矿工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璀璨闪光。它响亮地证明:创新的火花常在基层迸发,“小革新”也能撬动“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