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庭院里种着一株玉兰,父亲尤其爱它。
小时候,父亲常常驻足于庭院常常他所钟爱的玉兰花。他细细品味着玉兰的美丽。花苞似雪,盛放的又如蝴蝶翩翩落上枝丫,无不让人感到生命的芬芳和生活的惬意。
一个春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缝隙洒落在父亲身上,他的身影随着摇曳的树叶轻轻晃动,我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着这一幕。父亲注意到了我,微笑着张开臂膀将我揽入怀中,在盛开的玉兰花树下,声音温和清澈地向我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孩提时候的记忆随着时间推移已经渐渐模糊,但父亲给予的温暖和臂弯是脑海里清晰的记忆,像眼前盛放着的玉兰花微张的花瓣柔润而又清朗。
父亲讲完故事又与我并肩坐了一会儿,静静地,此时我与父亲像是两颗闪烁着微光的星辰,在浩瀚的夜空中相互陪伴,和着微风的诗篇。
入学后的一天,窗外枝头鸟语飞扬,我惊喜地抬头,发现从严冬中苏醒的枝桠上藏匿着几朵雪白,仔细辨认,原来是玉兰花。学校竟与父亲爱好一致。教学楼的入口处,教室的窗外,乃至通往食堂的小路旁都能看见玉兰的倩影。不知不觉,玉兰已是我校园生活中的挚友,课堂上的惊艳一瞥,午饭后的驻足欣赏,都是我与玉兰的美好时光,像是父亲的陪伴,温暖且深沉。
几经风雨,岁月沧桑,在工厂里工作多年的父亲,终于获得单位分房的机会。然而,在这波澜壮阔的城镇化浪潮中,他却犹豫了,父亲一向平实,他心中所向往的不是浮华,而是那份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恬静。山村淳朴的民风养育了他,他身上始终带着乐观顽强、谦逊平和的特质。那曲折悠长的乡间小路、互帮互助的邻里,还有庭院里的那株玉兰都是他难以割舍的情思。
拿到分房申请单的那晚,父亲陷入了深深地思索。进城生活,各方面条件都会变好,却意味着割舍乡村的一切;留守家园,则是对母亲和我有所亏欠,这让他在庭院里徘徊往复,难以抉择。母亲看穿了他的心事,从屋内走出来,手里握着那张让他两难的申请单和一支笔。她来到父亲面前,轻声说:“选放弃吧,既然心已经扎根在这里,就随着心意活吧,只要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咱温馨的家。”听完母亲的话,父亲怔愣在原地,泪水悄然滑落,他将头埋在母亲怀里,复杂的心绪让他无法言语。那时候的我年幼懵懂,不谙世事,但那时温馨融洽的氛围,潜移默化地成为我生命的底气。
岁月神偷,一晃眼我也毕业走向了工作岗位,父亲也开始白了头,他仍不愿随我来城里居住。一次回乡探望父母,父亲与我谈及工作,然而工作于我犹如心上的一阵瘾痛,因而目光略显黯淡。初入社会,无法给自己清晰的定位,日复一日重复着单调的任务,让我无法感知生命的价值。我开始跟他抱怨工作中的种种。他一边修剪着枝叶,一边听着我的喋喋不休,时不时地回头冲我笑一笑,并没有着急纠正我。看我唠叨得差不多了,心情也平复了许多,他便停下手中的活,拍拍身上的灰尘,压了压手示意我坐下。我与父亲并肩坐着,霎时恍如时光倒流,像是回到我的小时候。
父亲问我:“你知道爸爸为什么喜欢玉兰花吗?”
我望向父亲思索着不作声响。
“因为它是玉兰花。”
我不解。
父亲接着说:“玉兰花,无论生长在哪里都始终保持着高贵的气质和坚韧的品质,不争艳、不斗丽,虽然默不言语却一直坚守。向上生长的力量,源自深埋于土的根基。孩子你现在的磨炼是未来发展的基石。人的价值并非仅凭地位高低、事业大小来衡量。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否则你将无法成为那株一身傲骨的玉兰。”
父亲的话让我陷入沉思。是的,无论何时都不要让自己的光芒隐匿,向下扎根,向上而生。我要成为父亲心中期望那株玉兰,盛放于广袤的田野上。
现在,女儿像父亲一样喜爱玉兰。暮色降临,一缕微风将玉兰花瓣吹落,女儿低声自语:“明年一定会开得同样美丽。”这一刻女儿与父亲似乎与父亲心灵相通,玉兰花成为他们之间连结的纽带。此刻记忆中的温情重现,父亲教会我的生活哲学,我将传递给我的女儿,这就是家的温度,情的延续,如此时光流转,又见玉兰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