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东滩煤矿多措并举,深入开展“五转五增五提升”活动,紧盯降本增效不放松,不断强化全员节支降耗意识,牢固树立精打细算的思想,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节支降耗,厚植“责任田”,深挖“增效点”,做深做细节支降耗大文章。
细分析,找准节支降耗创效点
“翻卡升井的矸石车、垃圾车前,再翻一翻、捡一捡,看有没有能使用的废旧材料。”该矿运搬工区地面车间班长肖贤亮安排工作时不忘提醒大家。
该矿以“思想挖潜”为先导,全面强化全员节约意识。通过班前班后会、微课堂等载体深化形势任务目标教育,并组织技术员、工班长座谈,深入剖析各岗位、各环节的节支降耗创效点,引导员工从节约每度电、每滴油,不浪费一个螺栓、弹垫做起,扎实开展节支降本、修旧利废活动。
同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创新管理思路,聚焦成本管控、设备管理、材料计划、技能提升等关键领域,完善制度、细化措施、落实责任。积极发动职工开展技术攻关、工艺改造、修旧利废等活动,深挖班组潜能,在多个维度上全力推进节支降耗工作。
在此基础上,层层分解指标,压实责任链条,构建起“事事有人管、全员都算账,层层抓落实、人人都增效”的工作氛围。
控源头,拧紧节支降耗控制阀
该矿立足工作现场,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力度,通过思想加压、制度加码、考核加力等措施,力求从“指缝间”抠出“大效益”,维修人员用灵活的双手,让“下岗”的配件重新“上岗”,废旧的胶管,工字钢的边角料做成守护轨道运输安全的“神器”。
针对以往气动电磁阀因风源杂质导致气道堵塞、阀芯卡滞而频繁报废的问题,该矿组织运搬工区、机电维修班深入开展技术攻关。维修人员通过深入研究电磁阀结构原理,经反复拆解试验,成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气道疏通维修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注射器向阀块气道注水,并辅以手动气泵加压,借助水流冲击力清除气道内积存的灰尘及金属碎屑等杂质,直至水流畅通。随后,使用细毛刷、棉签或压缩空气彻底清理阀芯腔内壁的油污、杂质及磨损碎屑。对于存在表面划痕或磨损的阀芯,经精细打磨抛光后重新组装。实践表明,应用此法修复的电磁阀性能恢复良好,可重新投入使用。
此项创新维修技术的应用,显著降低了电磁阀更换频率,有效节约了材料成本。“虽然我们多付出了劳动,能为节支降耗出力,内心充满了成就感。”维修技术人员翟兆孝边维修边感叹道。
挖潜力,巧打节支降耗增效牌
该矿从细化管理上着手,严格把控材料领取关,强化现场物料配件的使用监督,加大交旧换新考核力度,加强过程管控,细化指标考核,向管理要效益,打好节支降耗“组合拳”。
通过聚焦物资管理全环节,实施精细化管控,严格依据月度实际需求提报材料计划,经工区主要负责人对领取数量及用途亲自审批后,除应急特批外,严格执行“只能少用、不得超领”的刚性原则,从源头上严控材料消耗。同步强化物料使用过程监管,规范扎带、油脂、铁丝等易耗品的使用标准;并刚性推行“交旧换新”制度,加大废旧配件回收考核力度,有效杜绝材料浪费。通过上述闭环管理措施,在保障生产的同时,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有力促进了全员精打细算、勤俭节约意识的养成。
“以前,各班组为了使用方便,能领多少就领多少。现在,该交的旧物资尽数交,不该领的一件也不多领。往常维修设备能换的配件就换,现在能修的尽修,能用旧的就不用新的,大家的节约意识在不断增强。”该矿运搬工区技术主管马志鹏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