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大地被蒸腾的热浪紧紧包裹,而万福能源的井口却始终有清爽的微风徐徐吹拂。正是一系列扎实有力的“硬核”举措,让这份沁人的清凉从地面一路延伸至井下,不仅让“清凉”有了真实可感的温度,更成为了万福能源企业文化最鲜活、最生动的体现。
走进副井口,两侧新上岗的智能防风门帘,是夏日里的第一道“降温屏障”。由机电管理部、运搬工区牵头研发的这套装置,能在距离30米的位置对出入矿车进行有效管理,既避免了传统门帘频繁开关的损耗,又精准把控着风流方向。“就像给井口装了套‘新风系统’。”运搬工区的张师傅笑道。通过流体力学模拟优化的导流设计,门帘将地表自然风以每秒2米的速度经空冷器置换后抽吸入井,使井口至井下温度稳定在25℃左右。这组数据背后,是通防部、机电工区、运搬工区连续几周在井口实测风速、反复调试门帘角度的专业坚守。
制冷硐室作为井下集中式降温系统的核心枢纽,是清凉直达作业面的“动力心脏”。这里安装的三台KM3000型制冷机组,每台配备900kW电机,能输出3000kW的制冷量,如同三台“冰机”日夜运转,其设计颇具匠心。制冷机组与冷冻水循环泵在井下硐室完成冷量生产,地面冷却泵站的冷却塔与循环泵则负责散热,通过管道形成闭环循环。5℃的冷冻水从硐室出发,经循环泵加压后奔涌至采煤面与掘进面的空冷器,与井下热风完成热交换后,将工作面进风温度稳稳控制在舒适区间内。
而机电工区则是守护这颗“心脏”的“白衣天使”。他们坚持“每日巡检、定期保养”,对制冷机组实行全方位精心维护。6月下旬的一次检修中,技术员发现2号机组冷凝器堵塞,导致冷却水流量过低,当即组织维修人员进行处理,及时恢复了设备的运转。“现在井下采煤面的温度能稳定在26℃。”正在作业的综采工区职工安全帽下的额头干爽无汗。据了解,入夏以来,该制冷设备井下输送冷风量稳定保持在1.3万m³/min左右。
在井口,在岗点,工会的巾帼们打理的“清凉驿站”也总像藏着夏日里的小确幸。不锈钢托盘里码着刚从冷水中取出的西瓜,她们麻利地切块、装盒,职工经过时,一边将冰镇西瓜、绿豆汤送到手中,一边说着“下井注意安全,一定平安上井。”“切开的西瓜红瓤饱满,咬一口甜丝丝的凉意直透心脾,我觉得今年夏天的西瓜特别甜。”综掘工区新分职工嘴里塞得鼓鼓囊囊,安全帽带子勒出的红痕还未褪去,眼里却闪着光。今年夏天,工会已累计发放西瓜700余斤,雪糕500余根,清凉饮品200余瓶。当职工们露出笑容的那一刻,这份清凉早已超越了物理降温的范畴,成为万福能源与干部职工心脉相连、情感共鸣的的温情纽带。
从智能门帘的精准导风,到制冷机组的持续供冷,从物资补给的细致入微,到部门协作的无缝衔接,万福能源这套“清凉方案”,不仅驱散了酷热,更将职工与企业的心意紧紧相连,汇聚成携手奋进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