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鲍店煤矿: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 “五转变”

童飞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16日

近年来,鲍店煤矿紧紧围绕建设 “数智鲍店” 的目标,以流程优化、效率提升、决策高效为导向,在能源集团“盘、采、存、治、算、用”六字工作思路指引下,在兖矿能源的全方位支持下,积极推动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了 “五个转变”。

实现由“数据孤岛”向“全域联通”转变。该矿对接能源集团大数据湖,直接接入安全生产综合管控平台、GIS平台、生产技术资料平台、人力资源系统等数据,实现了数据的统一展示、实时更新。整合采煤、掘进、机电、冲击地压等13个独立子系统,集成安全监测、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等管理数据,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通过应用“集中认证”等技术,融合兼容人工智能平台、综合安防平台、双重预防等系统,管理人员只需一次认证即可访问所有授权应用,解决多系统账号分散登录问题。通过融合人员定位系统与经营数据中心系统实现人员优化,辅助单位优化35人,采煤区队精简富余人员16人。采取人力资源与工程施工市场协同创效模式,先后组织富余人员承接巷道加固修复、闲置物料回收、外围巷道标准化提升等15项工程。

实现了“事后统计”向“实时决策”转变。该矿建立安全管理、生产运行、经营管控、综合调度等运行模块,对“三违”、隐患、产量、进尺等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比对,为矿井生产经营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例如,在生产运行模块中,对每个头面的进尺、产量情况进行统计,形成进尺、产量数据服务模型。当前,我矿正在生产的73下11和7306工作面分别为综采、综放工作面,我们利用该服务模型,每日统计分析两工作面产量、进尺及矿井商品煤产率,不断优化配采方案,最终找出最优配采方案,在保证商品煤产率的基础上,7306综放工作面回采率由90%提升至93%以上,3-5月份多回收资源3.04万吨,创效684万元。

实现由“人工巡检”向“智能预判”转变。将原有自动化子系统融入数智鲍店办公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块,建立安全管理分析、设备运行分析、视频诊断等模型,实时识别设备、环境参数、人员违章等异常情况。例如,在井下风量测算方面,我们利用智能通风综合管控子系统,对矿井风压、风量、风速等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与动态解算,测算出无效风量为2500m3/min,通过调整通风设施、主通风机叶片角度等方式,有效降低了主通风机能耗,实现节能降耗、高效运行,全年可节约电费55万元。

实现由“人工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该矿开发应用“三停一动”(停电、停风、停水、地面动火)申请、外来人员入井等各类办公流程150余项,将各专业“日报表”全部电子审签,实现矿井日常审批流程全部上线。2025年1-5月份,累计使用各类流程3000余次,平均每月使用600余次,提高了办公效率,节省了人工成本,办公费及自动化耗材同比降低33.2%。例如,原外来人员入井审批,需要人工跑签10个环节,平均用时超过48小时,推行线上审批后,平均用时仅6小时。我们通过私有云平台搭建“共享云盘”,各专业可将设计图纸、技术措施等资料上传至云盘,实现了安全备份、长期保存和便捷共享,进一步提升了生产资料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实现由“成本中心”向“效益中心”转变。该矿以数据治理赋能市场化精益化“六精六提”融合管理,导入精益思维,应用工具方法,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对精益改善大项目、改善课题和提案全流程跟踪。2024年完成精益改善大项目11个、改善课题128个、改善提案284项,创效1.9亿元。通过经营数据中心系统对材料计划、领用、现场使用、回收交接、修复利用、考核结算等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实施精准管控。今年1-5月份,存量盘活280万元,材料费用降低890万元;修旧利废入库2789万元,出库2783万元,减少新材料投入。通过经营数据中心系统分析成本费用项目,筛选可压减费用指标18项,制定降本增效7项措施,1-5月份比预算费用降低330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