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增五转五提升”活动开展以来,营盘壕煤矿生产准备工区积极响应号召,通过多项节支降耗措施,在修旧利废工作中走出了一条特色路径,实现了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被动维修”到“主动预防”、“单一修复”到“多元创效”的三大转变。为打破传统“大锅饭”模式,工区开展“修旧利废达人”“创效达人”评选活动,推行“以件计资”的激励机制,让职工参与修旧利废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
生产准备工区聚焦生产实际深挖内部潜力,引入精益管理模式,以“消除浪费、创造价值”为目标,对修旧利废流程进行系统性优化。通过成立精益管理推进小组,详细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同步开展精益管理专项培训,强化员工精益意识,推动精益理念融入修旧利废的各个环节。
为降低材料消耗、提高废旧物品使用率,该工区构建修旧利废管理制度体系,出台《班组材料费用节超奖惩制度》《班组材料领取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废旧物资的回收、鉴定、修复、入库等流程,实现修旧利废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按照“刚性考核、节奖超罚”原则,改进发放流程,将材料领取、回收复用、修旧利废全面纳入班组月度绩效考核,明确规定班组领取材料与当班生产紧密挂钩,对超定额领取、造成浪费的行为一律进行严格考核。
生产准备工区区长巴奇说:“为了用好每一个零部件、省下每一分钱,现在不管干什么工作、需要什么材料,都先到“废料堆”找一遍,能修旧复用的坚决不领新的。”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该工区职工积极参与修旧利废工作,形成了人人关心成本、人人参与降耗的良好氛围。
该工区把“技术降本、科技增收”作为工作重心,扎实开展“降成本、增效益”活动,成立“小改小革”降本增效攻关小组,将各项降本指标分解到班组、落实到个人,鼓励职工不断挖掘新的降本点。如今,在该矿生产准备工区,“用好每一个零部件、省下每一分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过去无人问津的“废料堆”现在成了工区的“淘宝地”。
在井下作业中,风水管因长期使用和复杂环境影响经常出现损坏。对此,该矿回收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损坏的风水管进行细致检查评估,针对不同损坏程度制定差异化修复方案,对于轻微磨损的水管,采用打磨、补焊等工艺修复,对于严重变形的水管,则通过矫正、加固等手段使其恢复使用功能,经过修复的风水管,性能完全能够满足井下生产需求。以原价10%计算修复价值,每月修复的风水管创造价值近5万元。此外,纵梁、电缆钩、E型销等易损耗的物品,也有回收队开展集中修复,每月创造的价值颇为可观。
今年以来,该矿不断强化物资管理和深化降本增效各项措施,通过落实上级关于“度危求进高质量发展”及“厉行节约严控成本”等系列部署要求,制定修旧利废、回收复用市场管理办法,细化物资分类和奖惩措施,提升全员节约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据了解,上半年完成修旧利废800余万元,通过对闲置物资、废旧设备的精准修复与循环利用,深度挖掘了降本增效的内在潜力,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