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鲍店煤矿坚决贯彻落实两级公司工作部署,锚定市场化经营提效、精益化管理创效目标,深度打造全员参与、全要素融入、全流程闭环的市场化精益化“六精六提”融合管理体系,矿井经营管理水平显著跃升。目前,该矿商品煤单位完全成本控制在能源集团省内煤矿最低水平,主要经济指标贡献度位居省内煤矿首位,以实干担当彰显了主力矿井的硬核力量。
统筹规划筑根基 构建融合管理新格局
鲍店煤矿从系统谋划入手,筑牢“顶层设计”基石。依据井下、地面、机关三大运行板块,建立矿级、专业级、区队(部室)级、班组级、岗位级“五级市场运作机制”,推行项目承包经营、承责经营等“四种市场化运行模式”,推动精益生产、质量、成本等六大领域全面提升,构建起特色鲜明的“3546”融合管理体系。
为确保体系落地,矿井分阶段明确“任务路线”:分单位、分项目制定19项年度计划,搭建知识学习、能力培训等平台,召开推进会18次、开展精益培训11次,引导全员深度参与;聚焦短板补弱,总结提炼共性做法,规范27份融合管理手册,固化168个运行机制流程,持续优化制度体系。
同时,通过“动态督导+月度考核+专项评价+季度考评+年度总评”机制,结合“数智化”考评与6S红牌作战模式,对全矿主体市场单位及6个要素市场实施多维度考核,建成精益示范点36个,评选优秀示范点6个,考核兑现30.27万元,有效提升了各级融合管理的运行效率与质量。
创新驱动拓路径 激活融合管理新动能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鲍店煤矿推动经营管控“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创新推行“167”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模式,建成集数据集控、异常报警和分析输出功能于一体的经营数据中心。该中心打破信息孤岛与数据壁垒,系统归集生产、质量、成本等关键指标,通过数据集成与动因分析精准研判问题,为经营决策注入“智慧动能”。
该矿压实区队、班组、岗点“三级协同共建”责任,按“差异化、分层级”原则明确安全、生产等七大核心要素管理重点,形成“区队定指标、班组领任务、岗点抓落实”的联动格局。2025年以来,已识别并消除材料浪费等“跑冒滴漏”现象914项;为300余台关键设备建立履历卡,全面推行自主与专业维护,设备运行效率显著提升。
此外,矿井搭建“矿级大项目引领、科区级课题协同、岗位级提案支撑”的自主改善平台,自上而下推动创新实践。累计完成精益改善大项目11个、课题128个、提案284项,创效1.9亿元,获省部级以上质量管理类成果37项。其中,《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率》项目通过优化工艺与设备配置,创效达6000万余元。
执行落地见实效 彰显融合管理硬担当
精益管理的成效,最终体现在生产经营的“成绩单”上。在生产增效方面,矿井针对采煤工作面特殊节点制定稳产高产方案,通过精采精放、强化设备检修等措施,将煤炭回采率提升至93%以上;发挥煤质“稳定器”与效益“聚宝盆”作用,严抓洗选发运,今年以来配煤增量7万余吨,创效3600余万元。
该矿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细化分解18项成本压降指标。针对发现的陈旧设备、零部件,该矿秉持“能修绝不报废,能用绝不领新”的原则,设立“旧件超市”,依据损坏程度、材质特性等因素进行分类回收,通过“小发明、小改造”修复利用,让可修复的废旧物资“重获新生”。盘活存量279.67万元,材料费较计划降低890万元。
深化市场化运作,市场化工资占比提高至85%以上;发挥智能化“减人提效”与考核激励作用,推行跨单位、跨专业劳务协同,对采煤区队定编定员,组织富余人员参与巷修、物资回收等“零活工程”。2025年以来,共调配964人次,人力资源利用率提升15%,完成单项工程129项,创效29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