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为了畅通道路,咱综掘工就是井下的‘开路先锋’,巷道多掘一米,光明就多送一程——这事业,光荣!”
52岁的王红杰,是兴隆庄煤矿综掘一区生产班班长。他坚毅的脸庞刻着井下岁月的印记,爽朗的笑容传递着矿工特有的质朴,他用30年如一日的坚守,将“安全重于山,责任大于天”的信念化作百米井巷中的铿锵脚步,诠释了不畏艰难险阻、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新时代“愚公精神”,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气概在地心深处书写着矿工的硬核传奇!
扎根一线 “矿山硬汉”的淬炼之路
1998年8月,年轻的王红杰第一次走进矿井。潮湿的巷道里,老式钻机的剧烈震动让他虎口开裂,混合着煤灰的汗水在脸上凝结成黑色的硬壳。“一定要闯出一番名堂!”这个倔强的年轻人下定决心。
2005年,王红杰临危受命,担任综掘一区生产班班长一职。从最早的架棚支护,到后来的锚网支护,再到现在的智能掘进无人截割,王红杰带领工友们在综掘战线上一干就是20年,打了不下一万米洞子。
“敢啃硬骨头!处处打硬仗,时时打胜仗!”这是工区上下对王红杰班组一致的评价。过去几年里,作为工区的“王牌之师”,王红杰带领的班组无论工程质量还是每月进尺都始终保持领先,成为“流动红旗”的常客。在C1301充填巷、1315运顺等工作面的巷道施工中,他们以月进尺135.5米的成绩保持着记录,攻坚克难、勇挑重担,高质高效完成矿井各项生产任务。
在工程质量方面,王红杰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偏执狂”。他带领班组成员不断优化打眼、支护、运输等环节,将锚杆间距、外露丝长度等精细到毫米级别,号召班组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使工作面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达到100%。在成本管控上,他带领班组从小事抓起,小到一根连网丝、一块锚固剂都不允许浪费,工完料净,想方设法为矿井降低材料损耗,提高设备寿命。
“作为‘兵头将尾’,不仅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看路,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适应矿井发展的需要。”面对掘进智能化转型浪潮,王红杰深知,要想打造一支高效队伍,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和班组成员的业务技能,用智能化手段解放双手。他认真向技术人员请教智能掘进无人截割系统的操作编程要领,持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将30年的宝贵经验和创新驱动的掘进手段相结合,并毫无保留分享给年轻工友,使年轻人快速成长。
安全至上 隐患治理的“铁面海瑞”
“巷道方位偏移1厘米,锚杆预紧力不够,都可能酿成大祸。”在王红杰随身携带的工具包里,三件保障安全生产的“宝贝”从不离身:激光指向仪、预紧力扳手、一本被翻得卷边的《煤矿安全规程》。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安全没有下不为例!”这是王红杰当班长20年来认的死理。每日班前会结束后,他都会结合上一班收工的实际情况,像“过电影”般梳理当班工作,精准预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无论是隐蔽的淋水点还是细微的冒顶迹象,都做到心中有数,这一习惯让他在面对各类问题时总能从容应对,避免了手忙脚乱的被动局面。
“对于我们综掘工来说,最主要的安全隐患就是顶板管理。每次截割完后,我都要去迎头敲帮问顶,有一块活矸没处理好,绝不让兄弟们上前。”正是这种“零容忍”的态度,王红杰每年排查隐患320余条,相当于每天在井下排除一个安全风险点。
他独创的“五位一体”安全管控体系,将危险预知、安全站位等要素编织成严密的安全防护网。每天班前会上,王红杰都会用自编的顺口溜讲解安全要点:“打眼先看顶和帮,站位要选安全方……”如此一来,文化水平不高的工友都能将操作要点倒背如流。
在1315运顺工作面打切眼时,王红杰发现有一处锚杆螺母松动,当即要求全班停工排查处置。他表示,“少装一道防护,就是给事故开道门!顶板今天不垮,不代表明天安全!”在他的带领下,逐个螺母进行加固,并加装防护网,直到延点一个多小时验收合格才升井。
“跟他干了这么多年,我服他,就愿意跟着他干。”“有思路、有激情、有能力,工区有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也最放心。”“安全管理方面绝不含糊,有他在,我们心里都很踏实……”大家伙对王红杰的安全管理理念充分信任,使安全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从制度约束变为了团队凝聚的精神图腾。
团队凝心 严管厚爱的“带兵之道”
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组,是战斗力的源泉。王红杰深知这一点,始终将班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用真诚换“真心”,以亲情促“和谐”。
“伙计们一块下井、一块工作,比亲兄弟还亲。”王红杰说,“我认为当班长不是当官,而是起到一个纽带作用,待人真诚、公平公正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安排工作,还是处理矛盾,我都始终坚持这一原则。”
他结合班组实际,认真修订完善了班组安全生产监督验收、考核奖惩等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坚持“五心”原则,即:班前留心职工情绪、现场操心岗位风险、巡查细心设备状态、交班用心质量验收、升井关心身体状况。最让人信服的是,他坚持工分日清日结,实现薪酬分配的公平、公开,有效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不仅如此,王红杰注重亲情式的管理模式,经常与工友敞开心扉、促膝长谈,了解关心他们的思想状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保障班组队伍不乱、精神不滑、信心不动。
在王红杰的带领下,班组职工团结友爱、凝心聚力,创造了兴隆庄煤矿班进、日进、月进的最高进尺纪录,成为大家眼中的“王牌队伍”。大家都说:“跟着王班长干,我们心里有干劲儿!”
夜幕下的矿井,王红杰再次走向罐笼。安全帽上的矿灯划破黑暗,如同跳动的星辰,他一步一个脚印,为这座老矿的发展默默奉献着。三十载春秋,那挖掘出的万米巷道、综掘机上的斑斑锈迹以及被截割头啃下的煤墙,都已成为这位老班长的开拓“勋章”。正如他在笔记本上写下的:“地心深处的路,要一米一米脚踏实地地走,我们多流一滴汗,万家灯火就多一缕温暖。”这或许就是新时代矿工最深沉的爱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