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隆庄煤矿聚焦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匠心传承”为根基,以“创新培养”为路径,以“全员竞赛”为抓手,以“多元激励”为动力,构建起“育、选、评、用、树、惠”全链条的人才培育体系,使绝技绝活在岗位扎根,技能成才、创新有功成为全矿共识。
技能传承的“匠心密码”。该矿将“师带徒”作为技能传承的核心载体,构建起覆盖全岗位、全流程的闭环培养机制。深入调研各工种技能需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与矿井实际,制定《“师带徒”考核细则》,从师徒资质认定、培养计划制定到考核评价标准均作出明确规定。针对不同岗位特点,灵活采用“一对一”精准带教、“多对一”组团培养、“一对多”批量传承等模式,让关键岗位的核心技能得到“点对点”精准传递、复合岗位通过多领域师傅协同带教实现能力全面覆盖、流程性岗位的基础操作规范借助批量传承快速普及,确保每个岗位的技能培养都能精准对接生产需求,让新手快上手、熟手再提升、能手有传承。严格执行理论实操“双达标”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师徒双方绩效直接挂钩,确保带教不走过场、技能真正落地,让“传帮带”的匠心在岗位上持续传承。
创新培养的“兴隆路径”。该矿以“育、选、评、用、树、惠”六大环节为支撑,构建起全周期、立体化的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形成独具特色的“兴隆路径”。在培养理念上,突出“立匠意、育匠人、造匠才、铸匠魂”的递进式目标,从思想引导到技能锻造层层深入。打破传统单位壁垒,创新推出“自选式拜师收徒”模式,青年职工可根据自身岗位需求、职业规划自主选择导师,经双向沟通后确定带教关系,使人才培养更贴合实际需求。针对青年职工成长特点,精心制定青年陪练计划,并及时安排参与技术攻关、应急处置等实战历练,加速青年职工从“新手”到“能手”的转变。打造“工匠小讲堂”“创客微课堂”等学习平台,利用班前会、工余时间开展微授课,内容涵盖绝技绝活、故障排除、创新方法等,让学习融入日常。组建由大国工匠、资深技师等组成的讲师团,深入区队、班组开展巡回授课,将前沿技术、实践经验直接输送到生产一线。
全员竞赛的“群星效应”。该矿将技能竞赛作为激发全员学技热情、提升整体技能水平的重要抓手,打造“全员竞赛·群星闪耀”的常态化机制,让竞赛覆盖每个岗位、贯穿全年始终。构建“岗点—班组—区队—矿”四级比武平台,形成层层递进、上下联动的竞赛体系。为确保竞赛实效,制定标准化竞赛流程,统一考核标准、评判规则,邀请技术专家、资深技师组成裁判组,保证竞赛公平公正。竞赛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将矿井正在推广的新工艺、新设备操作纳入考核范围,使竞赛成为新技术推广的“实践场”。在竞赛中表现优异的职工,可优先获得技能等级晋升资格、纳入人才库重点培养,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促进了全员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
激励机制的“四重动力”。该矿设立专项人才培养基金,针对职工创新成果实施“四重奖励”:基层区队对即时产生效益的小革新、小发明给予即时奖励,激发一线创新活力。矿级评审委员会对经实践检验成效显著的创新成果,在基层奖励基础上追加奖励。年度表彰中,对年度内贡献突出的创新项目、技能人才给予专项嘉奖。积极推荐优秀成果和个人参与上级评选,让职工创新得到多层级认可。定期举办创新成果发布会、技能交流会,让职工的小发明、小创造得到展示推广,让绝技绝活在交流中传承发扬。同时,开设“每周一星”“榜样”“美好殿堂 荣耀兴隆”等专栏、制作“榜样在身边”短视频、组织优秀人才巡回宣讲等“线上+线下”方式,全方位宣传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让职工的技能价值得到广泛认同。连年举办美好兴隆职工节、班组长节等大型表彰活动,对优秀技能人才、金牌师徒、创新团队等进行隆重表彰,给予他们精神与物质双重激励,让技能成才、创新有功成为全矿职工的共识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