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煤海深处淬匠心 党旗辉映工匠路 ——记“齐鲁能源大工匠”、全国煤炭工业劳模丁奇

作者: 王凤玲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9日

在鲍店煤矿综采一区的作业面上,设备轰鸣,弧光闪烁。身兼电工、支护工“双料”高级技师丁奇,正聚精会神地监测着液压支架压力曲线。这位38岁的“机电大拿”,已在采煤一线摸爬滚打17载。就在前不久,他荣膺“齐鲁能源大工匠”称号,成为山东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育高技能人才方阵中涌现的标杆。

一线淬火,匠心筑梦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2008年,丁奇怀揣技术报国的初心扎根矿山。从电工、支护工起步,他将采煤一线当作“磨刀石”,对采掘设备上千个技术参数了如指掌。这份执着,让他在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屡创佳绩:斩获“陕煤杯”全国一等奖、“山西焦煤杯”全国三等奖,更在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中勇夺桂冠。累累勋章,见证了一名普通工人向“齐鲁首席技师”“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的蜕变之路,生动诠释了“干一行、精一行”的工匠品格。

创新攻坚,智领未来

“出炭不出炭,关键看机电!”面对井下复杂工况,丁奇深知创新是安全高效的命脉。2019年,他领衔创建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带领团队瞄准生产痛点展开攻关。

五年磨砺,结出硬核硕果:完成创新项目60余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设备自移装置改造提升工效30%,传感器防护优化降低故障率90%,液压支架阀组快修工法抢修时间缩短70%。工作室创新实施“找题-约题-点题-解题”工作法,组织技能比武,攻克现场技术难题300余个,应急处置设备故障80余次。“采煤机主从变频器一键切换”省时省力;“远程启停采煤机”技术年省电缆费用20余万元;多功能限员管理警示装置等获评创新大奖。这个获评“全国煤炭行业引领示范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团队,已成为驱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薪火相传,红色匠魂

“培养接班人,就是守护矿山的未来。”作为党员技术骨干,丁奇主动融入鲍店煤矿“红色工匠”培育工程。依托“党员1+N”师徒机制,他每年精选3至5名青年技工“结对育苗”,创新“线上诊断+井下实训”培养模式。编写的20余个事故案例梳理汇总成册,累计编制培训教材50余册,通过“大师讲堂”、微信订阅号等进行业务技术知识传授,他制作的11期“10分钟微课”成为矿工随身“技术锦囊”。截至目前,累计培训授课120余次,培训职工1000余人次,经他倾囊相授的千余人次学员中,20余人晋升高级工,11人成长为技术带头人。“丁师傅总能带我们找到技术瓶颈的突破口!”青年技工小张的感言,道出传承力量。

党旗领航,硬核担当

2024年,丁奇的履历上增添了光荣的一笔——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不仅是个人政治生命的升华,更是鲍店煤矿“红色工匠”培育工程结出的硕果。该矿将党建深度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链,构建“培养、练兵、比武、晋级、评价、激励”六位一体体系。丁奇积极参与“技术党课进班组”等活动,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技术攻坚优势。在技术比武、“绝技绝活”展演、“一区两岗三队”创建中,丁奇既是明星,更是推动者,带动党员骨干在“比学赶超”中共同提升。如今,他活跃在党员责任区和“创新队+突击队”的最前沿,以实际行动让党旗在千尺井下高高飘扬。

从技校生到“齐鲁大工匠”,丁奇17年的奋斗轨迹,映照着矿井纵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坚实步履。当“红色基因”融入“工匠精神”,便催生出“党员带头攻关、工匠引领创新”的乘数效应。在鲍店煤矿,像丁奇这样既怀绝技、又具党性的“红工匠”占比达新党员85.7%,他们正成为建设全面一流矿井、驱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这或许就是培育“齐鲁能源大工匠”本身的时代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