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杨村煤矿全面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紧紧围绕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这一思路,深入挖掘成本管控潜能、多措并举优化成本、修旧利废节约费用,在内部经营挖潜方面谋划并打出了“组合拳”,全面堵塞管理漏洞,促进项目增收节支,高质量推进矿井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精益管控,深挖物资价值潜力
该矿大力实施精益物资管理,围绕消除浪费、降本降耗、提高效率,大力实施修旧利废、交旧领新、废旧设备拆解、废旧物资再利用,采取“用旧修旧”“组合拼凑修旧”等方式,将每一件物资的潜在价值“吃干榨净”,让“废品”变成“精品”。为发挥现有设备最大效能,该矿在设备管理上多措并举,确保设备配置数量、型号与生产实际相匹配,最大限度满足生产需求,杜绝设备闲置、低效运行。
该矿将各项成本费用指标分解到各区队,把预算作为管控成本的有力抓手,规范费用审批流程,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严把材料计划审批、领料控制、用料监督、交旧领新“四道关口”,加强过程管控,细化指标考核,形成闭合管理体系,合理编排生产接续计划,用好现有矿属综机设备资源,减少新增租赁设备台数,降低综机租赁费用的额外支出。
系统施策,构建成本管控新格局
该矿重点完善成本管控体系,强化全面预算管理,通过“静态”执行与“动态”预算调节,确保预算目标和市场化经营结果一致。完善市场主体考核结算,将成本费用按矿、专业、区队、班组、岗位市场层级分解,组织开展成本费用专项分析,运用数据说话,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实现成本费用降低。
不断精细成本业务预算,将各项可控成本逐级分解落实到区队车间、班组岗位,明确成本控制目标。不断分解成本管控指标,健全完善成本管控措施,严格成本预算刚性控制,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降本控费、增效创效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场化结算兑现,确保考核结果兑现的严肃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精准施策,提升运营管理效能
走进该矿运搬工区调度集控中心,智能化调度系统正实时监控着井下运输动态。“系统投入使用后,锂电池单轨吊空载率降低40%,猴车运行效率提升35%。”调度员李先迁介绍道。这一成果源于党员技术骨干牵头成立的攻关小组,他们运用价值流程图、工序能力分析等工具,对运输流程进行全面优化,使单轨吊日均运输趟数从7趟增至11趟,运输效率提升40%。
在成本管控方面,该工区创新实施“433”考核机制。党员责任区负责人胡永波带头立下“修旧利废军令状”,组织党员拆解报废电机车重组可用零件,以10元成本替代2万元新购费用,年节约资金6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