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杨村煤矿通过“步步为营”的方式,扎实推进安全薄弱人员的排查、帮扶与转化工作,真正实现从“人防”到“心防”的转变,筑牢矿井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一步一查,筑牢入井前第一道关口
“班前会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关口,我们必须把好这一关。”这是杨村煤矿各基层区队管理人员的共识。每天班前会前,值班人员率先到位,逐一为职工测量血压,询问身体状态。对精神状态不佳、情绪波动明显、酒后或服用嗜睡类药物等情况,坚决执行“不准入井”规定。
各工区通过“望、闻、问、切”四步法开展常态化排查:“望”其神态是否疲惫、“闻”其身上是否有酒气、“问”其家庭有无困难或情绪困扰、“切”中要害了解实际状况。这种看似简单却极为实用的方法,成为识别薄弱人员的“火眼金睛”。
一步一策,实施精准帮扶机制
对排查出的安全薄弱人员,该矿拒绝“一刀切”式的简单处理,而是采取“一人一策、精准帮扶”的方式。区队建立《安全薄弱人员管理档案》,详细记录人员的身体状况、思想动态、家庭情况等信息,并由班组长或党员骨干进行“一对一”结对跟踪。
生产准备工区职工王师傅因家庭变故近期情绪低落,班组发现后立即上报,该工区党支部第一时间家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暂时调整其工作岗位,远离高风险作业区域,直至状态恢复。这种既有制度刚性又有人情味的做法,真正实现了“管理中有关怀,约束中有温度”。
一步一训,强化意识提升与技能巩固
除了身体和情绪管理,该矿格外重视薄弱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再培训、再强化。利用安全学习日、事故案例反思会等契机,组织他们重点学习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
通过“模拟教学+实操考核”的方式,让薄弱人员重新上手、重新过关。综采工区职工小张因之前操作液压支架未按标准流程被列为“技能薄弱人员”,经过为期一周的专项训练和考核,不仅操作熟练度大幅提升,更成为班组中的“标准操作示范员”。
一步一控,实现全过程现场监护
井下作业现场是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该矿严格执行“五不作业”制度,尤其对薄弱人员实施“重点标注、动态监护”。跟班区长、班组长及安全员在作业过程中对其加强提醒和监督,必要时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共同作业,防止因操作失误引发事故。
同时,矿还推广“安全伙伴制”,鼓励职工两两结对、互保安全,尤其对薄弱人员明确帮扶伙伴,形成“作业互相提醒、行为互相监督、安全共同负责”的现场管理机制。
该矿通过“步步为营”的策略,从排查、帮扶、培训到现场控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薄弱人员管理机制。这不仅体现了煤矿对职工生命健康的高度负责,也折射出现代化矿井在安全管理中精细化、人性化的发展方向。让每一个“薄弱人”都成为“放心人”,该矿正以实际行动,筑牢安全生产的根基,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