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这句箴言,道破了维保服务企业应对挑战的关键。作为煤化工程公司鲁南化工项目部的青年职工,我的工作是负责现场生产组织,摸清车间检修项目、确定工期、明确人员数量与工种,并结合各车间保运人数及维保检修情况分配任务。
犹记得去年六月,气化车间新上的3000吨级粉煤气化炉检修期间,系统停车检修进行到一半时,车间突然通知水洗塔出现故障。当时仍在实习期的我,立刻赶到现场查看,发现水洗塔共4层,每层需更换的泡罩超500个,任务紧急且繁重,必须连夜加班完成。可彼时不少车间的保运人员已在气化车间参与联合检修,协调更多人加班施工的难度极大,我瞬间倍感压力。
但我知道不能慌,强迫自己冷静后,怀着紧张的心情拨通了各车间主任的电话。接通瞬间,我深吸一口气,用最真诚的语气说明任务的紧迫性与难点。让我意外的是,大家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我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可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水洗塔内部空间比预期的还要狭小,一次最多只能容纳三人作业。盛夏时节,塔内闷热得像密不透风的蒸笼,即便在人孔处架起吹风机,热风也只在入口打转,无法驱散暑气。通常作业刚满一小时,大家的工装就湿透得能拧出水,必须立即换班休息,由下一波人接力。
这样近距离接触新设备内部结构的机会十分难得,尽管知道塔内环境恶劣,我还是攥紧工具包,主动向带队师傅请缨:“让我进去试试吧,多个人手也能快些。”得到同意后,我跟着师傅们钻进人孔。刚进入塔内,封闭空间带来的压抑感便瞬间包裹住我,黑暗中金属构件的影子在灯光下晃动,更添了几分恐惧。不过几分钟,汗水就顺着额头、后背往下淌,浸湿了衣襟,贴在身上又闷又黏。但身边的老师傅们却像没察觉似的,一手举灯,一手稳稳拧着螺栓,动作娴熟又专注,汗珠滴在设备上发出细微声响,也不见他们停下休息。
我咬着牙跟上节奏,手上的活不敢有半点马虎。在闷热与紧张中坚持了一小时后,听到师傅说“该换班了”,我几乎是踉跄着爬出人孔。新鲜空气涌入鼻腔的那一刻,我猛吸了好几口,那种如释重负的轻松,甚至带着几分“逃出生天”的庆幸,让我忍不住靠在墙边缓了好一会儿。
检修工作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耽搁。我们轮班交替,从白天忙到深夜,水洗塔人孔处的灯光亮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凌晨六点,天边泛起鱼肚白,第一层的泡罩才终于全部更换完毕。我揉了揉酸痛的肩膀,望着还未检修的另外三层,深知硬仗还在后头,但心中满是完成任务的坚定。
那次检修经历,像一堂生动的实践课,让我明白,工作从不是“听别人说”就能做好的,只有亲身参与、亲手去做,才能真正摸清工作难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瞬息万变的当下,原地徘徊就意味着被淘汰,真正能给我们底气的,从来不是侥幸,而是丰富的知识储备、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以及那颗不服输的初心。在此后工作中,我总提醒自己要主动深入思考,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不断提升技能,突破自我,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