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虽有秋雨带来微凉,但万福矿井建设现场依旧一派火热景象。位于矿井工厂区原救护队楼南侧空置场地的器材大棚已圆满完成主体框架施工,下一步将集中推进内部设施完善与物资规整工作,计划于四季度正式投入使用。
据了解,这座器材大棚作为矿井大宗设备的仓储设施,其建成投用将为矿井物资管理带来显著变化。长期以来,万福矿井部分物资存在露天分散堆放的情况,不仅占用生产场地,还影响物资存储安全与管理效率。“过去物资零散堆放在各个角落,找货耗时费力,还浪费了不少生产空间。现在把这块长期闲置的场地改造成器材大棚,真正实现了‘闲置空间’到‘实用仓储’的转变。”器材矿井物资管理负责人介绍道。
据介绍,器材大棚项目在选址之初便充分考量空间资源盘活,精准聚焦场地利用率不足的痛点,将地址选定在工厂区原救护队楼南侧长期闲置的场地,通过科学规划设计,让闲置场地‘变废为宝’。目前已完工的主体框架内,存储区、发放区、待验区等功能分区规划已清晰明确,后续还将配套安装标准货架、托盘等仓储设备,进一步最大化利用有限空间。根据测算,大棚投用后,仓储容量与物资运转效率较此前的露天堆放模式将实现大幅提升。
如今走进万福矿井工厂区,器材大棚简洁现代的主体框架已成为区域内一道醒目的风景线。该矿井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棚的外观设计充分结合矿井整体环境风貌,注重与周边设施的协调性。“以前物资露天存放,经风吹日晒后容易出现损耗,矿区地面也显得不够整洁;大棚投用后,所有物资将统一入棚规范管理,矿区地面环境会迎来焕然一新的变化。”器材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道。这座器材大棚不仅是一座功能性的仓储设施,未来也将成为展现企业良好形象的器材“新窗口”。
值得关注的是,大棚建成后将形成‘通风、防水、无尘、无直射光照’的封闭式仓储环境,能有效降低物资因受潮、锈蚀等因素产生的损耗风险,切实保障物资存储安全。同时,标准化的存储布局与分区管理模式,还将为矿井后续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创造有利条件,助力物资管理智能化转型。“四季度,我们会先完成所有物资的分类入棚、标识张贴工作,然后逐步推进库存精细化管控,推动矿井物资管理从‘粗放式’向‘智能化’转变。”器材矿井物资管理业务人员小付详细介绍了后续的管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