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万福能源师徒情:匠心引航,伴我成长

作者: 李小卫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0日

在万福能源的井下巷道、洗选车间与综采工作面,师徒传承的温暖故事正处处流淌。新员工们带着对岗位的懵懂、对未知的忐忑踏入行业,而经验丰富的师傅们,则以匠心为灯、以责任为盾、以专业为尺,为他们拨开迷雾、锤炼本领,更将“安全”“坚守”与“精进”的种子播进他们心里。

掘进工区检修班的冯科大,至今记得刚入行时的手足无措。第一次听说要下井,他攥着安全帽的手心满是冷汗,对黑暗巷道和陌生机器的恐惧挥之不去。直到师傅赵延峰的出现,才将这份不安慢慢驱散。年过五旬的赵师傅,一沾检修活儿便浑身是劲。脚下步履轻快如风,扳手、螺丝刀在指间灵活翻飞,拧螺丝时手腕轻转,力道分毫不差,每颗螺丝都严丝合缝。在赵师傅眼里,井下的掘进机、起吊装置都是“活字典”。他会指着电机外壳的型号标识,掰开揉碎了叮嘱“电机负载绝不能超额定值,轻则跳闸重则烧机”;也会拍着起吊装置的刻度线强调“承重上限3吨,多挂一斤都不行”。冯科大渐渐明白,“君子豹变”绝非一蹴而就,唯有像师傅这般日复一日打磨,才能练出真本事,他暗下决心要把这份匠心刻在心里,为企业发展添上“青年劲儿”。

洗选发运中心的浮选新兵任亚楠,则有位“一阵风”师傅李红艳,走路带风、说话利落,教起徒弟来更是实在。以前干了10年煤质发运的任亚楠,初到洗选岗位时像块“粗糙原煤”,是李师傅带着她从基础学起。每天爬楼梯查筛孔堵没堵,两人轻松达成“万步走”;打灯观察搅拌槽溶解情况时,师傅会念叨“煤泥特性、药剂用量,差一点都影响精煤回收率”。李师傅的“绝活”更让她惊叹,听声音便知皮带是否跑偏,看颜色能估算药剂比例,这些藏在经验里的技巧,师傅从不藏私。如今的任亚楠,早已能分清“泡沫发黏减药剂”“泡沫过脆是起泡剂多了”,从容调药剂、控充气量,顺利完成从“门外汉”到“熟练工”的转型。

综掘工区的刘鹏,最珍视的是师傅宋令兵送他的那只“安全行囊”。刚下井时,巷道里裹着煤尘的风总让他攥紧衣角,是师傅那句“先把‘安全’俩字刻进骨子里”给了他底气。签师徒合同那天,他揣着安全帽就往井口走,被师傅一把拽住。宋师傅从铁皮柜里拿出个帆布工具包,“啪”地拍进他怀里:“下井跟打仗似的,家伙事儿都不带?”这沉甸甸的包,成了他井下生活的起点。往后三周,刘鹏闹过不少“萌新”笑话,师傅从不大声责骂,只像台“移动检测仪”,开工前领他到作业面,叩着顶板锚杆、矿灯照向细节:“不会干就站旁边看,宁可少打一米进尺,也别拿命逞强。”最难忘的是处理葫芦故障时,链条卡死,刘鹏急得想伸手去抠,师傅突然按住他的手腕。粗糙的手掌攥住链节、拇指顶住卡销,“咔嗒”一声盘活链条,师傅裹着粗气地叮嘱“手别往链条缝里伸”,他会记一辈子。如今每次下井,刘鹏都挎着那只布包,里面装的不是扳手钳子,是师傅十几年的井下经验,是没说出口的牵挂,要他不仅会干活,更要平平安安从井下走上来,笑着报一声“师傅,今天没事”。

而综采工区的见习技术员魏时涛,也在这份师徒情中,开启了从“书本”到“现场”的成长路。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的他,带着对采煤行业的憧憬加入万福能源,岗前培训时,工区领导便为他牵线了责任心强、业务突出的师傅王宗彬。恰逢教师节,两人正式签订师徒合同,笔尖落下的瞬间,魏时涛心中满是喜悦:“仿佛看到了自己在万福不断成长的清晰路径。”过去,书本是他了解采煤知识的唯一窗口,可面对真实的工作面,陌生与迷茫曾让他手足无措。而王宗彬师傅就像一本活的“百科全书”,每一次现场讲解、每一次操作示范,都帮他拨开迷雾。魏时涛暗下决心,要以谦逊姿态紧跟师傅脚步,把理论转化为实操本领,在综采岗位上奋勇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在万福能源,这样的师徒故事还有很多。赵师傅的“匠心打磨”、李师傅的“绝活传承”、宋师傅的“安全守护”、王师傅的“专业引领”,虽各有侧重,却都藏着每一位师傅们对岗位的敬畏、对后辈的期许。新员工们带着师傅的教导在岗位上扎根成长,把技术学扎实、把安全记心间、把责任扛肩头,用“青年劲儿”接过矿井发展的接力棒,让这份温暖坚定的传承,成为万福能源不断向前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