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庄煤矿坚持把稳“安全舵”,从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注重安全实践“全链条”发力,持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升职工安全能力,将“学标准”内化于心,“保安全”固化于行,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保证。
安全隐患“随手拍”思安危
“自从单位在周例会上播放职工随手拍摄的安全警示教育隐患处置视频后,职工安全意识更强了,积极从‘被动接受管理’向‘主动防控风险’转变。”兴隆庄煤矿生产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职工扎根作业现场,对设备运行、作业环境、操作规范有直观深刻认知,是隐患排查的“天然优势力量”。兴隆庄煤矿生产服务中心从优化排查反馈流程入手,组织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活动,搭建便捷高效的隐患上报通道。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后,用手机拍摄画面,标注时间、地点、隐患情况并补充处置建议,即可通过内部平台上传。平台管理人员收到信息后,立即启动响应机制,组织专业人员研判隐患、制定方案并推进落实。安全管理人员按“高、中、低”风险等级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标准及完成时限;整改完成后,及时将处置结果、整改照片反馈给上报人,形成“发现-上报-处置-反馈”的完整闭环。技术人员节选部分安全隐患,采用“违规操作还原+规范流程演示”的方法,制作成安全培训课件,将这些真实案例转换成安全培训的“活教材”。
该单位建立“闭环反馈+正向激励”双保障机制,定期开展“安全哨兵”“隐患排查能手”评选,对及时发现隐患、积极参与安全管理的职工给予物质奖励,并在宣传栏、周例会上公开表彰,充分激发全员参与隐患排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安全生产的“移动哨兵”,实现生产全环节、无死角风险监督。截至目前,该单位通过这一机制已排查处置各类安全隐患20余起。
“班前一刻钟”安全问答练队伍
“请看图,这幅漫画中有哪些违章行为?”
“登高作业没有设置护栏、消防通道的门锁住了。”
“还有吊钩没有闭锁装置”……
在兴隆庄煤矿皮带工区的会议室里,“班前一刻钟”安全问答正如火如荼。
职工们围坐一堂,大屏幕滚动展示安全知识题目与情景漫画。随着题目呈现,大家目光紧锁屏幕,迅速识别关键信息,争分夺秒举手抢答。从岗位风险预知训练、设备安全操作规范到应急处置要点,题目涵盖安全作业各环节安全知识点。这场“班前一刻钟”的安全问答,不仅检验了职工安全知识储备,更激发了全员学安全、懂安全、保安全的积极性。创新安全培训形式,把枯燥的安全知识转化为趣味抢答内容,把“要我学安全”变成“我要学安全”,强化职工安全意识,为矿井安全生产筑牢思想防线。
“以前理论学习觉得枯燥,现在通过抢答赛,知识点记得牢,遇到问题也知道咋处理了!”职工陈桂峰说。
抢答实操双比拼保安全
“你怎么了,你怎么了,请拨打120……”这急切而紧张的呼喊,并非来自真实的抢险现场,而是安全知识抢答赛“必答题”环节中的“实际操作”,选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模拟急救场景的生动一幕。
兴隆庄煤矿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学标准 保安全 促生产”主题安全知识抢答赛活动,强化全员安全生产意识,筑牢矿井地面安全生产防线。在必答题环节,选手们沉着冷静,对答如流,展现出了扎实的安全知识功底。抢答题环节充满了悬念和惊喜,选手们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将比赛的紧张氛围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而风险题环节更是考验了选手们的勇气和智慧,他们根据自身实力和比赛形势,谨慎选择题目,冷静分析作答,充分展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比赛创新设置了“实际操作”环节,选手们在现场迅速且精准地完成控制箱停送电流程、灭火毯使用、防烟面罩正确使用、心肺复苏正确操作流程、有限空间作业气体检测流程、灭火器正确使用等多项任务。这一设计打破了传统知识竞赛仅注重理论考核的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是对选手知识储备和实战能力的双重考验,充分彰显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竞赛宗旨。
一名参赛队员深有感触地表示:“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规程,在计时器和观众的注视下,很容易忙中出错。这次经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熟练、规范地操作在关键时刻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