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庄煤矿以系统化思维构建安全管理体系,通过风险精准防控、考核机制联动与特殊环节严防等措施,将安全管理贯穿生产各环节,实现风险可防、隐患可治、安全可控,有力提升了矿井安全保障能力。
该矿立足实际生产需求,以“风险辨识一隐患排查一整改闭环”为主线,通过搭建一个双防管控平台、实施四级风险评估、强化五级隐患排查,从严三项考核,构建“1453”双重预防管理模式。通过“风险公示+现场确认+标准创建”将重大风险管控措施从“纸上”落到“实处”,确保每一名职工都成为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作业现场,为所有重大风险区域悬挂专用风险牌板,牌板上清晰标注风险等级、管控措施、责任人员及应急处置方式,让职工抬头可见、心中有数。同时,将风险内容纳入《工作单元流程操作票》,每班施工前由班组长组织全员开展“风险确认会”,通过“一对一提问、手把手演示”的方式,确保职工熟知本岗位风险点与应对方法,真正实现“人人知晓风险、层层落实责任”。以“创建安全标准岗、争做本质安全人”活动为载体,围绕采煤、掘进、机电等11个主体专业,编制93个岗位安全明白卡,卡片涵盖岗位风险点、操作规范、应急步骤等核心内容,做到“一本在手,规范全有”。针对智能化程度高或涉及重大灾害治理的关键岗位,专门拍摄教学视频,通过“实景演示+语音讲解”的方式,立体呈现“明白卡”内容,推动安全管理从“工作标准化”向“作业规范化”深化延伸,从源头切断重大风险传导路径。
该矿针对密闭启封、巷道贯通、瓦斯排放等危险作业制定“四步管控法”:风险前置评估:作业前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安全、技术、通风等专业人员开展联合风险辨识,全面分析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制定针对性防控方案。“方案精准编制”:明确作业现场总指挥、技术负责人、安全监督员等关键岗位人员,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与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有依据、每一个环节都有监督”。现场全程盯靠:作业过程中,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与安全监察员全程在场,实时监测作业环境参数,对违规操作及时制止、纠正,确保管控措施100%落实。作业后验收:作业完成后,由验收小组对照方案逐项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实现“作业前有评估、作业中有管控、作业后有验收”的全流程闭环。今年以来,已按标准完成的危险作业以“严之又严、细之又细”的措施均实现“零失误、零隐患”。
该矿构建“分级负责、层层联动”的安全管理机制,让安全责任从“悬在空中”变为“沉在一线”。各专业部门对照“风险清单”与“隐患清单”开展针对性辨识排查,结合《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逐项自查自纠,形成“一专业一清单、一隐患一方案”的管理台账,避免风险排查“走过场”。召开风险管控专题会,通报各单位风险管控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同步部署下步重点任务,形成“分析—部署—落实—反馈”的闭环管理,确保安全管理“月月有进展、季季有提升”。同时,将风险管控成效与单位绩效、个人薪酬直接挂钩,有效激发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抓安全、事事为安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