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职工生命健康与企业稳定发展。近日,石拉乌素煤矿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并推行《加强现场安全确认实施方案》,通过规范作业行为、明确责任体系、细化考核标准,全面提升现场风险预控管理水平,为煤矿安全生产装上“安全阀”。
提高思想认识,凝聚安全共识
“推行现场安全确认制度,不是形式要求,而是从根本上规范作业行为、消除安全隐患的关键举措。”石拉乌素煤矿安全监察部部长董汉平表示。方案明确,各区队、各部室需从落实“安全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度,充分认识制度推行的重要性,这不仅直接关系到职工生命健康,更是优化现场安全管理流程、提升超前防范与过程控制能力的核心手段。
为确保制度落地,这个矿要求各部门通过专题宣讲、岗位培训、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让“先确认、后作业”的理念融入每一位干部职工的日常操作,推动安全确认从“被动执行”转为“主动自觉”。
健全组织体系,压实管理责任
安全生产,组织是保障。为避免制度推行“走过场”,石拉乌素煤矿成立了以班子成员为组长的现场安全确认领导小组,成员涵盖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及各部门、区队主要负责人,形成“分层负责、全员覆盖”的责任体系,组长对全矿安全确认工作负总责,为第一责任人;副组长分管具体单位与部门,负责推进落实;成员对应分管专业及本单位,承担直接管理责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安全监察部,由部门部长兼任主任,具体负责工作策划、日常管理、监督检查、总结评比与考核奖惩,确保制度推行“有组织、有监督、有反馈”。同时,要求机关各部室、各区队同步成立专项领导机构,结合自身业务制定细化规划与落实措施,形成“矿级统筹、部门推进、基层落地”的三级管理格局。
明确范围标准,聚焦关键环节
方案结合矿井生产特点,精准划定安全确认的“重点领域”,确保风险防控无死角。确认范围涵盖四大类:特种作业,包括井下电钳工、爆破工、瓦斯检查工、主提升机司机等关键岗位作业;重要岗点,覆盖采煤“三机”、掘进设备、变电所、瓦斯抽放、钻探施工等核心作业点;特殊作业,严格对标煤矿“十类重大灾害及十类特殊作业”管控流程,聚焦动火、高处、起吊、停送电、瓦斯排放等高危作业,其他高风险环节,结合历年事故案例,对重大风险管控、危险作业、交叉作业等经研判需确认的场景,动态纳入确认范围。
在确认主体上,方案明确“谁作业、谁确认”:特种作业人员、重要岗点人员(单人单岗自行确认,多人岗由现场负责人统筹确认)、特殊作业人员需按流程完成确认,确保“每个环节有人管、每项操作有人核”。
细化考核机制,确保制度落地
为避免“制度悬空”,这个矿制定了“严格执行、公平公正、奖惩分明”的考核原则,从组织领导、现场执行两大维度明确考核标准:组织领导考核,未按要求成立领导机构、未制定细化确认标准的单位,核减责任单位党、政、技主要负责人相应绩效;现场执行考核,推行“三位一体”安全确认机制(跟班区队长或分管负责人、安监员或安全监督员、班组长联合确认),未执行或漏项的班组,每缺1项核减班组和责任人绩效;重要岗位、特种作业人员未按“脑想、眼看、口述”流程确认的同样核减相应绩效。
同时,方案为各级管理人员设定“监督指标”:安全监察部人员每月需查处不少于3人次违规、教育制止1人次;生产业务部室人员每月查处不少于2人次、教育制止1人次;基层区队管理人员每月查处不少于1人次、教育制止1人次。未完成指标者,依据制度核减绩效。所有违规行为需当日录入“双防”系统,并与“红黄旗”区队竞赛、安全单位评选挂钩,情节严重者给予挂黄牌警告。
“现场安全确认,确认的是风险,守住的是生命。”石拉乌素煤矿相关负责人强调,方案推行不是“一阵风”,而是通过“明确标准、压实责任、严格考核”,将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下一步,石拉乌素煤矿将以方案落地为契机,持续强化职工安全意识,规范现场作业流程,以“零容忍”态度抓好每一个确认环节,切实筑牢煤矿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