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临近,办公室的一隅有着别样景致,窗外,五星红旗迎风舒展;桌上,国防教育宣传册静静摆放,一抹红与一页纸相映成趣,悄然诉说着家国情怀。每当这个时节整理案头国防工作材料时,我的思绪总会不自觉飘回那所被教育部认定为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的母校--山东理工大学的校园。这一刻,关于“国防动员”的记忆,像被按下了播放键——从图书馆的国防教育专区,到女民兵方队里学妹荣静的身影,再到眼前案头的工作台账,那些散落的片段,在这个国庆节点,悄然串联成我与国防动员的故事。
我的母校山东理工大学,是教育部认定的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大学四年,中文系的我虽常与诗词歌赋为伴,却总被校园里的国防印记打动。图书馆三楼的 “国防教育专区”,是我课后常去的地方。在那里,我曾一遍遍翻看校友“全国见义勇为模范” 冯思广烈士的事迹:2010 年,他驾驶的战机突发故障,为避免坠落在人口密集的市区,他果断放弃跳伞,用生命为百姓筑起安全屏障。展区里,他大学时期的笔记本格外显眼,扉页上 “为国防事业奉献终身” 的字迹,历经岁月却依旧清晰。还有 “浙江十大骄傲” 毛月新校友,从理工校园参军入伍,退役后带着军人的韧劲扎根乡村,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把国防精神里的担当,变成了乡村振兴的实干力量。那时的我,总在这些故事里思考:身为中文系学生,我能为国防做些什么?这个疑问,直到遇见学妹荣静,才渐渐有了答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纪念大会的直播画面里,女民兵方队迈着铿锵的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当镜头扫过前排,一个熟悉的身影让我瞬间屏住呼吸 —— 那是荣静!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本 2301 班的学妹,此刻正穿着笔挺的军装,眼神坚定地向前行进。我立刻想起她坐在我身边分享经历的模样:2021 年 9 月,她怀揣着文学梦考入理工;2022 年 9 月,看着校园里的征兵宣传海报,她毅然报名参军,奔赴湖北省军区某部。“在部队的两年,每天清晨的紧急集合、烈日下的战术训练,都让我明白‘国防’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坚守。”她拿出手机里的荣誉证书照片,“四有”优秀士兵的奖章在屏幕上闪闪发亮。2024年9月退役复学后,她没停下脚步,加入学校国防教育学生委员会,化身新生军训教官,顶着烈日带训;又成为征兵宣传大使,在校园里搭建 “国防故事角”,把军营经历变成生动的国防教材。那天座谈会结束时,她笑着说:“学姐,以后咱们一起为国防动员出力!”
不知不觉,如今来到办公室“战线”已经两年了,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 “出力方式”。日常工作中,我会撰写国防教育活动通知,把冯思广、毛月新的事迹融入文字,让同事们更易理解国防精神;会整理企业应急物资清单,小到手电筒、急救包,大到应急发电机,每一项都仔细核对,因为我知道,这些物资在关键时刻可能成为 “救命符”;国庆期间,还协助组织 “国防教育进一线” 活动,邀请退伍军人分享经历,播放纪念大会片段,当同事们看到荣静所在的女民兵方队时,纷纷感叹 “原来国防动员离我们这么近”。
看着窗外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想着校园里荣静忙碌的身影,念着冯思广、毛月新用青春书写的担当,我愈发清晰地懂得:国防动员的青春模样,是热血,是坚守,是一代代年轻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家国情怀的选择。
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的学子,我会带着这份国防情怀,在工作中传递国防精神,在生活中践行国防责任。因为我知道,荣静在校园里的坚守,冯思广、毛月新用一生践行的担当,还有我案头的每一份文件,每一个平凡的我们,都能用自己的青春,为国防添上独特而珍贵的一笔,这个国庆,国旗飘扬,家国同心,让这份青春模样,在守护家国平安的路上,永远闪耀。(作者单位:安泰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