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抽屉里,静静躺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那是爷爷生前的“防空日记”。扉页上,“1949年秋,村里挖防空洞,我扛着锄头干了三天”的字迹虽已模糊,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山东国防动员的记忆闸门。如今,作为山东能源集团一名职工,我亲身经历着国防动员从“土办法”到“智慧化”的跨越,也愈发读懂了“国家安全”四个字的重量。
第一次接触国防动员工作,是入职那年参与矿区防空设施改造。老工程师王师傅带着我钻进闲置多年的防空洞,手电筒的光束里,石壁上还留着当年矿工们凿刻的“保家卫国”字样。“上世纪70年代,这防空洞能容纳整个矿区的人,现在要改造成应急物资储备点,还要接入省国防动员智慧平台。”王师傅的话让我惊讶——原来曾经的“避难所”,正变成守护安全的“新堡垒”。那段时间,我们和施工队一起加装通风系统、安装智能监控,看着冰冷的防空洞逐渐配备上应急食品、医疗设备,我第一次意识到,国防动员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保障。
真正体会到国防动员的力量,是在去年夏天的防汛应急演练中。当时台风过境,集团接到地方国动办通知,需抽调应急队伍支援周边乡镇转移群众。让我震撼的是,从接到指令到队伍集结,仅用了40分钟——矿山救援车装满救生衣、冲锋舟,党员突击队带着应急照明设备奔赴现场,甚至连食堂都提前准备好了热饭热菜。在转移被困老人时,乡镇干部指着远处的河堤说:“这河堤去年刚加固过,是国防动员‘平战结合’项目,平时防汛,战时能当掩体。”那天,我们和村民一起扛沙袋、筑堤坝,雨水混着汗水流进眼里,却清晰地看到:国防动员,是企业与地方的携手,是“平时服务”与“战时应战”的无缝衔接。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75周年。集团组织的国防动员知识答题活动中,一道题让我格外触动:“山东国防动员‘智慧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我想起上个月参与的“能源保供-国防联动”演练——通过智慧平台,我们实时监测全省煤炭库存,一旦接到军工企业的用煤需求,系统会自动规划最优运输路线,甚至能联动铁路部门优先调度。以前,调度员要打电话、查报表,忙得团团转;现在,鼠标一点,数据全清,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倍。从爷爷日记里“靠人喊、靠手写”的动员方式,到如今“数据跑路、智能联动”的智慧体系,75年的变迁,藏在每一个技术升级的细节里,藏在山东大地上越来越完善的国防动员网络中。
前几天,我带着女儿去参观山东国防动员展览馆。在“能源与国防”展区,她指着屏幕上的矿山应急系统问:“爸爸,这是你工作的地方吗?”我点点头,给她讲爷爷的防空洞故事,讲我们如何守护能源安全。女儿似懂非懂地说:“原来爸爸也是‘国防卫士’呀!”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国防动员从来不是一代人的事——它是爷爷辈挥汗如雨挖防空洞的坚守,是我们这代人用技术搭建智慧平台的创新,更是下一代人从小种下的安全意识。
从沂蒙山区的土坯防空洞,到遍布全省的智慧监测点;从矿工们手写的应急方案,到覆盖能源、交通、医疗的联动体系,山东国防动员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普通人的参与。作为能源人,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乌黑的煤炭,更是万家灯火的温暖、国家安全的根基。未来,我会继续在岗位上做好每一次设备检修、每一场应急演练,让“国防动员”的种子,在煤海深处、在齐鲁大地,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公司石拉乌素煤矿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