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工作的水处理中心,水泵日夜轰鸣,电流在配电柜中无声奔流。我的职责是守护这些设备,确保每一滴矿井涌水经过净化后达标排放或回用。看似平凡的岗位,却让我在电流与水流的交响中,读懂了国防动员的深层含义——它并非遥远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坚守,是连接个人岗位与国家安全的无形脉络。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翻阅历史档案,我被一段故事深深震撼:抗战时期,华北某煤矿在日军轰炸下坚持生产,煤矿电工们冒着炮火维护井下排水系统。一旦水泵停止运转,矿井将被淹,宝贵的煤炭资源就无法支援前线。那些无名电工用生命守护的不仅是矿山,更是抗战的血脉。80年后的今天,我站在现代化的水处理车间,手中的万用表、配电柜里的断路器,仿佛都是那段历史的回响。国防动员的基础,不正是在于每个关键岗位的持续运转吗?
适逢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75周年,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人防工程的核心是保护生命,而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处理的矿井水,虽不像饮用水那样直接关乎生存,但保持水系统稳定运行对维持社会正常秩序至关重要。一旦应急状态,水处理系统的电力保障就是我的战场。我定期参与应急演练,制定备用电源切换方案,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水泵不停转、水体不污染。这种日常准备,正是国防动员体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作为电气技术员,我对“动员”二字有独特理解。设备检修时,我需要快速判断故障点、动员备用设备、组织抢修力量。这种高效响应能力与国防动员的要求一脉相承。我负责的智能化改造项目,通过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和设备状态,不仅提高了效率,更增强了系统抗干扰能力。在数字化时代,国防动员不仅是人力物力的调动,更是数据、能源、水资源的精准配置和保障。
当我日常巡检时,总会想起先辈们守护过的山河。不同的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炮火,我们用技术和管理构建屏障;相同的是,那份守护家园的责任传承。煤矿水处理是工业生产末端环节,却是生态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起点。保持水体清洁、保障系统稳定,就是守护这片土地的生命线。
水位传感器闪烁的绿光,配电柜里均匀的蜂鸣声,都是我心中的和平信号。我知道,真正的国防不在远方,就在每个岗位的坚守中,在每个技术的精准操作中,在每天对平凡工作的不平凡执着中。当国家需要时,我守护的这套水处理系统将成为国防动员体系中的一个节点,我则是一个随时可供动员的技术兵——这就是一个煤矿电气技术员与国防最直接、最坚实的连接。(作者单位:南屯煤矿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