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鲍店煤矿:以技赋能促成长

作者: 焦超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10日

“第一次站在电焊比武赛场,手都有点抖,但焊完后,看到整齐的焊缝,突然就有了底气!”鲍店煤矿生产服务中心职工徐雷拿着刚完成的焊接试件,难掩兴奋。

自2025年全员技能比武启动以来,像徐雷这样在赛场收获成长的职工不在少数。这场覆盖全员的技能比拼,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一线职工突破自我、提升本领的“成长舞台”,让“学技术、练硬功”成为矿区里的新风尚。

“风表指针要先回零,断面测量得精准到厘米,一步都不能错。”9月29日,井下测风工比武现场,29岁的职工孙振正对照规程反复核对操作步骤。作为参赛人员里最年轻的选手,为了备战比武,孙振跟着师傅每天练习仪器检查、数据计算,下班还抱着规程手册学习。

比武当天,他从确认现场安全、检查风表,到实测风量、快速核算数据,每一步都按标准完成。裁判员也给予他高度评价:“他的操作非常规范、数据也很准确,比去年参赛时的表现强了很多。”

在地面维修电工比武中,生产服务中心职工李冲也有类似的蜕变。“之前接线路总怕错接漏接,比武前对着‘双重连锁电动机正反转’图纸练了不下20遍。”比赛时,她先用万用表逐一检测导线通断,再按规划好的走向布线,40分钟内顺利完成操作。

“比武暴露了我之前接线不规范的问题,现在不仅会做,还能做得又快又好。”李冲说,赛后他还主动向老师傅请教,总结比武中存在的不足。

“干了20年绞车司机,原以为操作没问题,直到比武才发现‘精准度’还有提升空间。”主(副)井绞车司机比武结束后,56岁的刘国田拿着评分表反复研究。此次比武要求将绞车从0水平操作至-430水平,并在200米处精准停车,误差不能超过1米。   

刘国田经验丰富,但为了达到“精准停舱”,他每天提前到机房练习,反复调整操作力度,记录不同速度下的停车提前量。“年轻选手反应快,我得靠‘笨办法’补,多练、多记、多总结。”最终,他的停车误差控制在0.5米内,比自己平时的操作精度大幅提升。“老手艺也得常练常新,比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可以更精进的地方。”

“你看,调焊枪角度时要稍微倾斜,这样焊缝才不会咬边。”电焊比武间隙,生产服务中心铆焊班班长田栋正给年轻职工讲解操作技巧。作为矿区里的“技术大拿”,他不仅自己参赛,还主动担任“比武教练”,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

“以前‘传帮带’靠口头教,现在结合比武项目手把手练,效果更好。” 田栋说,针对“V 型坡口板对接立向上焊”这个难点项目,他总结出“稳手势、控电流、匀速度”的操作口诀,跟着他练习的徐雷等年轻职工,比武成绩都有明显提升。“看到年轻人进步,比我自己拿名次还开心。”

这种 “以赛促传”的氛围在各工种中蔓延。消防监测工比武后,经验丰富的选手主动分享“灭火器快速拔销”“消防水带精准对接”的小窍门。“比武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起进步。”参赛选手管霞说,“这种‘比着学、帮着练’的氛围,特别好!”

据了解,鲍店煤矿将比武结果与人才激励挂钩,连续两届获同一工种第一名的职工授予“技术能手”称号,42名职工已通过比武实现技能等级破格认定。

据悉,该矿还构建了“培训—比武—创新”闭环体系,针对比武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项培训,2024年以来已孵化50余项创新成果。“比武不是终点,而是让职工‘有奔头、有成长’的起点。”该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步工作中,该矿将继续把技能比武打造成职工成长“助推器”,让更多职工通过学技术、练硬功,实现个人价值与矿井发展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