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济三煤矿运输工区胶轮车维修车间的一台叉车,枣红色的外衣是我最醒目的标识,十吨的额定起重量是我不变的承诺。当第一缕阳光洒进车间,我便迎着机器的轰鸣“苏醒”,开启一天守护地面车间的工作。
我的“战场”不大,却连着井下生产与地面仓储的关键链路。在这个满是扳手、液压泵和胶轮车零件的车间里,我不是简单的“搬运工”,而是师傅们抢修胶轮车时最靠谱的“钢铁大力士”,每天都在为守护井下运输车辆的“健康”全力以赴。
早上9点,今天的第一项任务,是将回收上井的支架车废旧轮胎码放整齐。这些轮胎每个都近一吨重,容不得半点马虎。行驶途中,我时刻“留意”脚下的标线,车间地面的黄色安全通道是我的“导航线”,遇到交叉路口,我会配合叉车刘师傅的鸣笛声减速,确保不会与往来的车辆、行人发生磕碰。
上午10点,维修班长宋师傅推着工具车朝我走来:“有辆胶轮车变速箱坏了,得先把旧变速箱卸下来。”我立刻“精神抖擞”,刘师傅熟练地操作操纵杆,我的货叉精准对准变速箱的专用吊钩,随着货叉缓缓升起,旧变速箱平稳放在检修区,要是靠人力搬运,不仅费时还容易受伤,看着师傅们围上来,我知道一场“维修攻坚战”正式打响。
中午12点,趁着维修师傅们吃饭的间隙,刘师傅为我做了简单“体检”,擦去货叉上的油污,检查液压油刻度。我的“可靠”离不开大家的悉心维护——每周一次液压系统检查、每月一次轮胎保养,让我入职三年来从没掉过链子。
下午4点,我完成了最后一项任务——将检修好的后桥总成码放整齐。
在这个维修车间里,我日复一日托举沉重的零件、协助精密的安装,用每一次平稳转运、每一个精准动作,帮师傅们抢时间、保安全。作为车间里的“钢铁大力士”,我会继续坚守岗位,和维修师傅们一起筑牢车辆维修“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