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交错的井下巷道,如今不再是简单的通道,而是演变成了一条充满智慧的“运输生命线”。翻开杨村煤矿的“智”运笔记,以一系列科技创新与应用,成功打造了一条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大动脉”,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AI赋能,为斜巷运输装上“智慧眼”
井下斜巷提升运输,环节复杂、风险交织,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杨村煤矿为斜巷监控系统植入“AI大脑”,在原有高清视频基础上,引入智能分析摄像头,构建起“实时监控+智能研判”的双重防护网。
该系统不仅能24小时不间断录像,更能通过先进的算法模型,自动识别人员是否违章闯入、设备运行状态是否异常、运输流程是否规范。任何异常都难逃其“法眼”,瞬间预警直达地面集控中心,实现了从被动监控到主动干预的跨越。这套系统使得架空乘人装置实现了无人值守运行模式,每年可节省人工成本约10.8万元,安全与效益同步提升。
精准制动,乘人装置系上“安全带”
为确保矿工乘坐架空乘人装置的绝对安全,杨村煤矿应用了先进的钢丝绳制动装置。该系统以防爆电力液压推动器为驱动,采用常开设计,并与高精度速度传感器协同工作。
当钢丝绳运行速度异常,超过设定安全阈值时,系统能在2秒内果断制动,迅速止停,同时切断电机动力。集成PLC控制技术,更能实现制动力的动态精准调节,确保各种工况下的平稳可靠。这套装置如同为架空乘人装置系上了牢固的“安全带”,即便面对断绳等极端情况,也能迅速响应,牢牢锁住安全防线,为职工生命保驾护航。
贴心改造,静态上下车构筑“平安站”
针对原有固定抱索器式“猴车”需动态上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杨村煤矿对四采区系统进行了静态上下人改造。通过对抱索器、托轮、上下车平台及滑道等关键部件的优化,工人们现在可以在设备完全停稳的状态下从容上下。
如今在四采区各乘人站,职工都能在设备停稳后从容上下。这一看似细微的改动,却从根本上提升了乘坐的安全性与舒适度,显著降低了动态风险与设备故障率,赢得了职工的一致好评,极大提升了辅助运输系统的本质安全水平。
液压驱动,副井操作实现“高效能”
副井操车系统是车辆与人员上下的咽喉要道。杨村煤矿将原先陈旧、易故障的电液混合驱动系统,升级为全液压驱动的操车系统。该系统以液压站为统一动力源,实现了推车、调车等作业的全面机械化与自动化。
新系统具备安全闭锁与逻辑控制功能,大幅减少了车辆掉道事故,可靠性显著增强。系统创新性地增加了“就地/遥控”转换开关,赋予了操作人员灵活的操控方式。同时,双液压源备份设计及待机能耗优化,兼顾了运行效率与节能降耗。
绿色动力,单轨吊机车开启“静洁航”
为解决传统柴油机单轨吊尾气污染大、故障率高的问题,杨村煤矿引入了DLR170/90Y型防爆锂电池单轨吊机车。该设备以230Ah磷酸铁锂电池组为动力源,通过变频器驱动永磁同步变频一体机,实现了零排放、低噪音、无污染的绿色运行。
它不仅杜绝了一氧化碳超限造成的超温报警停车,水平转弯半径仅4m的紧凑的设计也使其能灵活适应复杂巷道。其驱动部采用独立模块化设计,支持智能甩驱功能,单个单元故障不影响整机运行,维护便捷,可靠性高。投入使用后,故障率降低70%,节约维修费用超35万元,真正实现了安全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