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三大转变焕新颜!东滩煤矿激活人力资源“一池春水”

作者: 邱长鹏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3日

  人力资源如何从“沉睡”走向“活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东滩煤矿聚焦人力资源高效利用,通过信息破壁、技能提升、技能辐射三大路径,持续加大调剂力度,深挖人力资源市场“蓄水池”,以人才的合理流动与能力跃升打破传统壁垒,让“沉睡”的人力真正转化为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打通用工堵点,让资源流动“路路通”

  “以前找活干像‘摸黑探路’,现在打开平台就能看需求!”生产服务中心技术员赵秉天的感慨,道出了东滩煤矿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转变。过去,用工信息与用人信息未能完全打通,信息传递滞后、反馈不及时,导致资源无法高效匹配,不仅影响工程进度,还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要激活人力资源的第一步,是破解信息不对称的‘肠梗阻’。”该矿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信息壁垒就像横在供需之间的‘墙’,必须打通。”

  面对这一困局,人力资源市场依托融合管理信息平台,着力打造集信息发布、接收、数据共享、协同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人力资源信息中心。平台每季度及时发布矿人力资源市场人员信息,将各类技能人才的专业特长、空闲时段等信息清晰呈现,为工程施工市场选人用人提供精准支撑。同时每月发布工程施工市场用人需求,让施工单位能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挑选合适工程。

  今年以来,该平台已发布人力资源人员信息467人次,为工程施工市场发布用人信息687人次,成功促成矿井外部协同用工3项工程88人次、内部协同用工16项工程94人次,有效解决了部分单位阶段性用工紧缺的难题,真正实现了人力资源调配的“路路通”,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新效能。

  锤炼实战能力,让“杂牌军”变身“正规军”

  解决了“有人可用”的问题,更要回答“如何用好”的课题。

  今年年初,东滩煤矿6306轨顺地坪施工项目启动,该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急需大量施工人员。但彼时井下一线施工队伍已全部投入关键采掘工程,抽调人员难度极大。

  就在此时,人力资源部门发现,部分机关部室存在业务时段不均衡的情况,不少工作人员在业余时间有充足空闲。然而,这些机关人员大多缺乏井下地坪施工经验,若直接组建施工队伍,俨然是一支“杂牌军”,施工质量与效率令人担忧。

  针对这一情况,生产技术部结合机关部室人员特点,专门排定井下地坪施工任务,为机关部室井下岗位人员开辟“打零工挣钱”的特殊通道。施工报酬按照地坪施工工作量结算,既让机关人员获得额外收入,又能让他们深入井下体验一线工人的辛劳。为保障施工质量,生产技术部还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从地坪基层处理、混凝土搅拌到后期养护,逐一讲解操作要点与技术规范。经过数月实战历练,机关部室人员逐渐熟练掌握施工地坪的工作步骤与技术,施工效率与质量大幅提升,这支由不同部室人员组成的“杂牌军”,逐步蜕变为现场地坪施工的“正规军”。

  今年以来,已有800多人次参与6306轨顺、6306运顺、6303切眼地坪施工任务,不仅按时完成施工项目,更有效缓解矿井安全生产接续压力。

  释放技能价值,让“墙里花开”香飘四方

  “以前技能大师带徒弟局限在本单位,现在他们的经验能帮全矿甚至兄弟单位解决问题!”兖矿能源二级技能大师、运转工区技能大师杨国华的这句话,道出了东滩煤矿高技能人才使用模式的革新。

  过去,部分高技能人才受限于“单位围墙”,技术特长多用于本单位日常维护,跨单位技术交流少,传帮带作用未能充分释放。为此,人力资源市场着力打造“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技术分享会等活动拓宽高技能人才的展示舞台,更将关键技术难题攻关纳入人才考核体系,推动技能大师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创新”。

  与此同时,将专业领域技术难题的解决纳入人才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高技能人才攻克技术难题的积极性,让技能大师工作室与实训基地的育人效能显著提升。今年以来,15名技能大师成功解决矿井供电系统优化、设备故障诊断等10余项关键技术难题,在技术创新、技术论文发表及发明专利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东滩煤矿实现人力资源由内部储备向外部辐射的转变,让内部“墙里开花”的专业技能,在外部“香飘四方”,为行业技术进步贡献力量。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核心的资产,激活人力资源效能就是激活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东滩煤矿矿长郭传清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功能,拓展技能人才培养的广度与深度,让人力资源真正成为矿井应对挑战、跨越发展的最强支撑,为矿井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