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从甲醇到绿色高端溶剂!榆林能化 DMMn 装置书写煤化工转型新篇

作者: 宋作浩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3日

2022年11月28日13时40分,陕北榆林的冬日暖阳里,榆林能化50万吨/年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项目一期10万吨/年装置区,纯度达标的DMM2产品顺着管道缓缓流入储罐,现场响起此起彼伏的掌声。这一刻,不仅标志着榆林能化在煤化工产业链延伸上迈出关键一步,更诞生了国内最大规模可实现连续稳定运行的DMMn生产装置,为山东能源集团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溯项目起点,DMMn装置的落地并非偶然。国家“双碳”战略推进中,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转型成为必然,而DMMn作为氧含量高、燃烧污染低的清洁燃料添加剂与环保溶剂,早已被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兴化工产品目录。彼时的榆林能化,已凭借2008年投产的60万吨/年甲醇项目积累了十余年“安稳长满优”的生产管理经验,但单一的甲醇产品结构在市场波动中抗风险能力有限。为拓展利润空间、抢占新兴市场,公司决定延伸甲醇下游产业链,启动DMMn项目。考虑到DMMn技术尚未广泛普及,经榆林市发改委批复,项目采取“分步建设”策略,先行建设10万吨/年装置,待运行稳定后再推进后续40万吨/年产能。

2019年11月,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可推进之路从一开始就充满挑战。作为国内首套大规模DMMn装置,无成熟经验可借鉴,工艺路线的选择、设备的选型与调试都需“摸着石头过河”。项目团队反复论证,最终确定“甲醛-甲缩醛-DMMn”全液体合成路线。即甲醇在银催化剂下氧化生成甲醛,甲醛再与甲醇缩合为甲缩醛,最后二者在树脂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为DMMn。这条路线无需浓缩甲醛或转化为多聚甲醛,流程短、能耗低,且能保证甲缩醛纯度,为后续产品质量打下基础。

建设过程中,疫情反复、人员紧张、设备到货延迟等问题接踵而至。2020年初,疫情突发导致项目一度停工,榆林能化第一时间成立复工专班,2月18日便向榆林市政府提交首批复工申请,2月22日,48名本地员工统一乘车返厂,严格落实“闭环管理”推进建设。

为抢回工期,榆林能化公司领导班子带头“挂图作战”,每天深夜召开项目推进会,将“能不能按期完成”“需要哪些协助”等问题摆到桌面,当场定方案、定责任人;各级管理人员扎根现场,与施工、监理单位蹲守装置区,紧盯设备安装精度,小到一颗螺栓的紧固力矩,大到合成塔的吊装角度,都反复核对确认。为激发参建单位积极性,公司还出台“最严考核办法”,将建设目标按天分解,从施工、监理到内部部门、经管层,四个维度明确考核标准,完成节点有奖励,滞后则追责。

2022年7月,项目进入试车关键期,榆林能化组织召开试车动员会,协调解决工艺参数优化、仪表校准等难题。同时,为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项目现场推行“无尘化”“无土化”施工,施工产生的油脂、油漆等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确保建设全程零污染,最终于2022年8月25日实现B套装置具备试生产条件,10月底A套装置按节点投料。

2022年12月27日,首辆满载60吨DMMn产品的货车驶出榆林能化充装发运中心,开往山东市场,标志着装置不仅能“产得出”,更能“卖得好”。此后,装置运行持续突破,2023年生产DMMn6.77万吨,达到设计产能的67%;2024年产能再上新台阶,全年生产11.9万吨,超设计产能19%,产品酸值、水分等指标均优于设计要求,在华东、华南市场迅速打开局面,成为涂料、油墨行业替代甲苯、二甲苯等苯类溶剂的优选;2025年1-9月已生产9.37万吨,预计全年产能可达12万吨。

这套DMMn装置的价值,远不止于产能数字。它不仅让榆林能化实现从“甲醇”到“高端溶剂”的产业链升级,2024年还为公司贡献8272.21万元利润总额,更成为国内DMMn行业的“示范标杆”,其连续运行技术、全液体合成工艺被多家企业借鉴,推动整个行业技术进步。如今,榆林能化已启动20万吨/年DMMn二期项目可研,计划分两阶段推进后续产能建设,预计总投资31.1亿元,建成后年利润总额可达2亿元。

从2022年投产,再到如今的产能持续提升,三年来,榆林能化DMMn装置的每一步,都印证着能源集团“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理念。它不仅是一套生产装置,更是一段攻坚克难的奋斗史,为能源集团化工产业向高端化转型提供了“榆林经验”,也为国家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山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