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杨村煤矿:消防“守夜人”筑起安全“生命线”

作者: 赵伟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06日

秋末冬初,防火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杨村煤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扣“消防守夜人”职责定位,聚焦风险防控全链条,通过锻造专业队伍、织密防护网络、压实责任链条,将消防安全防线嵌入矿井生产生活各环节,让“守夜人”的坚守化作守护矿工生命的“生命线”,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屏障。

当好“守夜人”,让消防意识融入血脉

杨村煤矿以培养“全员消防明白人”为目标,构建多维度、精准化宣教体系,推动安全理念从“被动接收”向“主动践行”转化。

针对井下一线、地面车间、办公生活等不同场景,分类开展季节性防火要点、动火作业规范、“用火用电用气”安全、应急逃生与自救互救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案例剖析、互动问答等形式,让职工从“要我学”变为“我要会”。聚焦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联络员等“关键少数”,定制专项培训课程,重点提升隐患排查、日常监管及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执行电(气)焊等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通过模拟实操、现场考评等方式,确保“人人持证、岗岗过关”。

围绕“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组织疏散逃生、消防宣传教育”四大核心,常态化开展“四个能力”“一懂三会”培训,结合近年典型火灾事故现场视频,用“血的教训”敲响警钟,推动“消防无小事”共识入脑入心。更注重实战淬炼——严格落实网格化责任,组织全员学习《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明确“谁负责、怎么干、何时动”;通过高频次、多场景演练,不断优化响应流程、磨合协同机制,让“守夜人”队伍真正做到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织密“防护网”,让隐患排查见底清零

杨村煤矿坚持问题导向,以“零容忍”态度推进消防安全隐患“大起底、大整治”。

在人员密集的井口联合建筑、办公楼、“两堂一舍”等区域,重点盯防主体责任虚化、违规用火用电用气、疏散通道堵塞、消防设施失效、员工应急能力薄弱等问题,尤其针对手机充电区、电动车集中停放点等易疏漏环节,实行“定时巡检+动态清零”,坚决杜绝“小隐患”引发“大灾难”。

对主通风机房、压风机房、变电所、井口房等生产要害部位,开展“清单式”排查:逐台设备查运行状态、逐条线路测老化风险、逐处角落看易燃物堆积,形成“一场所一清单、一问题一措施”的整改台账;在易燃易爆区域,重点核查消防设施配备是否达标、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用火用电是否合规,确保风险“无处遁形”。

公共区域管理同样严字当头:定期维护消防栓、灭火器等设施,规范安全标识设置;集中整治消防通道堵塞、违规使用大功率取暖设备、电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针对电气火灾风险,对高压容器、电缆皮带等关键设备开展“地毯式”检测,严惩私拉乱接、违规作业等行为,让隐患排查真正成为守护生命的“前哨战”。

筑牢“防火墙”,让责任落实形成闭环

“消防安全的生命力在于责任落实。”正如检查专员在35KV变电所核查灭火器状态时强调的:“必须把每台设备、每个环节的责任都明确到具体人,只有责任不悬空,安全才有硬支撑。”这正是杨村煤矿打造“消防守夜人”队伍的核心逻辑。

该矿构建“矿—部室—区队—班组”四级责任体系,以“谁主管、谁负责”为原则,将消防责任细化到岗、落实到人;通过“月度考核+随机抽查”双轨机制,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亮红灯”,倒逼各级主体主动履职。更以技术赋能提升防控效能——持续升级消防基础设施,完善自动报警与喷淋系统,让“物防”更可靠;依托智能化管控平台,对井下变电所、地面仓库等重点区域实现火灾风险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秒级响应,让“技防”更精准。

如今,杨村煤矿已形成“人防精准值守、物防可靠兜底、技防智能预警”的“三位一体”消防防控格局,24小时在线的“守夜人”队伍用责任与坚守,将消防安全防线织得更密、筑得更牢,真正让“生命线”成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最硬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