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初冬,学习热潮涌动。杨村煤矿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强劲东风,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深植于矿井治理的肌理之中,持续传递勤政廉政、担当作为的磅礴正能量,为矿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拒腐防线、清晰明确的廉洁底线与不可逾越的纪律红线。

春风化雨: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杨村煤矿深知,廉洁自律的根基在于内心深处的认同与坚守。
常打“预防针”,增强免疫力。该矿将廉洁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国法,系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等重要论述精神,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升政治觉悟,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自觉规范用权、廉洁从业行为。
常敲“警示钟”,拉紧警戒线。该矿通过不定期组织观看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片,让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一个个鲜活深刻的案例、一句句痛彻心扉的忏悔,直击党员干部心灵深处,产生“当头棒喝”之效,使其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有效抵御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蚀。
常吹“清廉风”,浸润细无声。该矿注重拓展廉洁教育的广度与深度,推动廉洁教育“进区队、进班组、进岗位”,如同绵绵春雨,润物无声。将教育监督的触角向物资采购、煤炭发运、选人用人、工资分配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重要人员延伸,把“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为日常行为准则,融入工作各环节,时刻警示党员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严于律己、规范用权,不断厚植“不想腐”的思想根基和群众基础,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金石锤炼:锻造“不能腐”的作风铠甲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杨村煤矿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严的标准、实的举措,持续淬炼过硬作风。
紧盯“变异症”,防治隐形“四风”。该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新要求,以钉钉子精神,紧盯“四风”问题新动向、新表现,严防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防范和查处各种隐性、变异问题,推动党员干部作风实现根本性好转。
织密“责任网”,压实主体担当。该矿健全完善党风建设监督员、党务公开监督员信息月报制度,动态掌握基层廉政状况,通过与各基层党支部分层分类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组织党员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进行廉洁从业承诺践诺,形成了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责任的工作格局,让“一岗双责”真正落到实处。
夯实“基础桩”,提升执纪能力。该矿健全完善纪委委员联系点制度,建立起覆盖党支部书记、纪检委员、党风廉政监督员和重点岗位人员的四类基本信息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精准监督执纪奠定了坚实基础。持续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述职述廉、民主评价等制度,运用工作约谈、责任追究等方式,强化制度刚性约束,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天网编织:扎紧“不敢腐”的制度篱笆
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保证。杨村煤矿着力构建严密高效的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构建“监督网”,凝聚监管合力。该矿围绕党纪法规执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以及矿井“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等重点环节,积极探索并逐步构建起党内监督、纪律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融为一体的“六位一体”大监督运行机制,形成了多维度、立体化的监督格局,消除了监督盲区。
用好“体检表”,精准防控风险。该矿将重点岗位人员“廉洁体检”作为加强日常监督的有效抓手和常态化举措。紧盯“关键少数”,聚焦选人用人、工资分配、物资采购、煤炭发运等廉洁风险易发高发领域,深入排查,精准“画像”。对工作中发现的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侵害企业和职工利益的行为,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高悬“执纪剑”,保持高压态势。该矿加大特殊时期、关键节点的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不断完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优化重点领域业务流程,堵塞管理漏洞。准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注重运用第一、第二种形态,充分发挥明察暗访、信访举报线索核查的作用,对党员干部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及时“红脸出汗”“咬耳扯袖”,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违纪必究,以持之以恒的决心正风肃纪,不断巩固和发展杨村煤矿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矿井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