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东滩煤矿:“三聚行动”服务发展 产改赋能成就职工

作者: 王建 邱长鹏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13日

  地下800米深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不见人影却机器轰鸣;地面“金领”实训基地,青年技工在设备前模拟复杂操作;职工乒羽馆,刚下班的矿工们正挥汗如雨地开展乒乓球赛……走进东滩煤矿,这些“科技赋能、人才辈出、幸福和谐”的场面,正是该矿工会深化“三聚”行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生动写照。

  跨年度安全生产19年、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首批国家级智能化示范建设矿井、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已建成投产36年的东滩煤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服务发展、成就职工”的初心使命。

  聚心铸魂,让奋斗者有方向有温度

  “以前觉得产改是文件上的大道理,直到听了劳模宣讲才明白,这是给咱们工人铺就的成才路!”综采一区青年职工任新帅的感慨,道出了众多矿工的心声。这背后,是东滩煤矿工会打造的立体化宣教矩阵在发挥作用。

  清晨的矿区,“三屏四路一廊一园地”宣传阵地被清洁工擦的锃亮,广播里滚动播放着产改政策解读和工匠故事;午休时分,春晓理论宣讲轻骑兵骨干马芳、尹梓、沈洪钊带着“五转五增五提升”的生动案例,走进车间班组开展“微宣讲”;下班后,劳模工匠宣讲团的“板凳课堂”围满了求知的职工,80场次基层宣讲让“走在前、挑大梁”的信念深入人心。这种“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的宣教模式,让产改理念从“文件”走进“人心”。

  在“爱企兴企连心”机制推动下,该矿工会牵头制定《技能人才培养“金领”工程实施意见》等政策,让职工宋凯受益匪浅。2011年刚入职生产准备工区时,他还是个跟着师傅跑腿的“学徒工”,如今已成长为洗选发运中心机电维修班班长,被誉为设备“宋医生”。

  “矿上的‘导师带徒’政策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现在我也组建了‘火车头’机电创新工作室,把技术传下去。”宋凯带领团队研发的“遥控发射模块控制给煤机插板”技术,将操作安全距离从3米拓展到50米,在54台给煤机推广后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让“党委领导、行政推动、工会牵头、部门协同”工作格局在基层和现场落实落地。

  让匠心有传承,让奋斗者有荣光。每年一度的劳模工匠评选是东滩煤矿的盛事,当选者不仅有自己的专属车位,还能享受专项疗休养。

  11月份刚刚被评为“齐鲁工匠”的综采一区职工赵顾超办公室里,满墙的荣誉证书见证着成长轨迹:“矿上给了技能工人最大的尊重,设立技能大师岗位,让我们享受科级干部待遇,这种认可比什么都珍贵。”

  在榜样引领下,该矿“爱企三问”专题讨论、主题实践活动持续升温,“咱们工人有技能、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强音在十里矿区回荡。

  聚能赋能,让创新者有平台有奔头

  “轰隆——”在东滩煤矿掘进工作面,全国首套悬臂式智能化掘锚机器人正以每小时9米的速度掘进,6分钟即可完成24㎡断面的截割装载,月进尺较传统工艺提升20%以上。这一行业突破性成果的背后,是东滩煤矿工会“聚能行动”搭建的创新舞台。

  去年,该矿工会依托生产服务中心钢筋网旧车间,建成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的“金领”实操基地,成为职工创新的“梦工厂”。在这里,“四技五小两比”活动常态化开展,创新工作突击队专攻技术难关。赵顾超技能大师工作室里,1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见证着团队的坚守:“工会给我们配备了专用研发设备,还设立了创新奖励基金,让我们敢想敢试。”该工作室承担的智能化无人截割技术,成功实现“无人化”开采,创造经济效益1800余万元,入选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

  青年职工的成长之路被精心规划。该工会实施“金领”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构建“一体双翼三融合”培养矩阵,创新“1+5”工作模式,让通防工区98年出生的研究生王宁快速成长。

  “通过VR沉浸式教学和‘网络竞课’,复杂的技术原理变得直观易懂;师傅手把手带教,让我第1年就独立承担项目。”如今,王宁参与的3311工作面回采前防灭火处理、14320停采面防火处理、3309轨顺探放水等技术,已在全矿推广应用。截至目前,矿井已涌现出170余名优秀技能人才,今年有12人在山东能源集团比武中获奖,2人在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摘得荣誉。

  市场化激励机制让创新价值充分彰显。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参与矿工程施工的629人次职工,创效287万元;206项矿级优秀创新成果中,5项获全国大赛奖项,2项分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二、三等奖。这种“创新有平台、成果有转化、贡献有回报”的良性循环,让矿井创新力持续迸发。

  聚汇暖心,让劳动者有幸福有归属

  职工崔如反映新能源汽车停车场道闸不灵敏和雨雾天气不抬杆问题,矿工会立即协调有关部门,联系厂家到矿对车辆道闸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崔如感慨地说:“真没想到,随口提的一个小问题,矿上这么重视。‘臻心办’是真能办事啊!”

  今年8月份,该矿工会运用“臻心办”智能管理平台,建立“1370”工作机制,确保职工诉求1天受理、3天办结、7天回访、0死角落实,让服务更精准高效。

  在东滩煤矿,幸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幸福食堂”里,营养搭配的饭菜热气腾腾;“幸福公寓”内,上网电视、智能洗衣房一应俱全;集体生日会、节日慰问、疗休养计划,让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外派援建职工李建军说:“矿上给我们薪酬倾斜、晋升优先,定期轮换让我们既能建功立业,又能照顾家庭,特别暖心。”

  精神文化生活同样丰富多彩。煤炭系统首家基层艺术创新工作室里,职工们创作的书画作品展现着矿工风采;“春晓文创工作室”开发的信贴心文创扑克成为职工珍藏的纪念;13个文体协会常年开展活动,羽毛球赛、工间操比赛让矿区充满欢声笑语。

  “工作之余能发展爱好、结交朋友,矿区就像第二个家。”热爱羽毛球运动的职工孙令芳和邵恩晴夫妇俩,近年来拿到50多枚(个)省、市比赛奖牌奖杯的故事,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佳话。

  对技能人才的尊崇体现在每一项政策中。劳模工匠享受“四优先”待遇,技术比武获奖选手获得专项资金奖励,307名青年技术能手被纳入“技能人才小高地”重点培养。如今,矿井已储备90后正科5人、副科16人,3人入选能源集团中层人才库,人才梯队持续优化。

  下一步,东滩煤矿工会将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让宣教链、创新链、幸福链深度融合,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在煤炭企业发展的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东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