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杨村煤矿:分厘必省 守好“钱袋子”

作者: 林枫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21日

杨村煤矿将“精打细算、深挖内潜”管理要求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深挖降本潜能,强化增效动能,把“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花在要紧处、省在细微处,守好“钱袋子 ”,打响降本增效的“金算盘”。

 省在方寸间

“建议你把分风器的材料厚度由10毫米的更换为3毫米的,这样既不影响生产,还能节约材料消耗。”该矿生产服务中心机加工班班长陈明水在图纸审查过程中,与前来加工分风器的技术员认真沟通着。

“通过对图纸的严格把关,在加工前就能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了因图纸错误导致返工,节约材料成本。”生产服务中心主任马云涛说。

该矿充分发挥职工“省一分钱比挣一分钱容易”的朴素智慧,从材料消耗的关键源头入手,在非标件加工过程中,以图纸绘制“零”失误、加工制作“零”失误、材料匹配“零”失误的“三零”目标为抓手,加强与井下采掘辅助单位的沟通交流,对加工图纸进行仔细审查和校对,并严格图纸审查和优化加工方案,确保图纸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不断优化加工方案,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科学合理,进一步降低了材料浪费和人工成本。

不以“价小”而不“俭”。面对焊条消耗量大的问题,该矿从改进操作技能和加强焊条管理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将焊条剩余长度严格缩短至40mm,从源头上减少了焊条浪费。

榨在回收时

废旧锚杆、钢筋改造成各类管路挂钩,废旧皮带加工成管路吊挂皮子……在该矿运搬工区回收队,回收物料经过职工的拣选、裁剪、加工等一番“改造”后,摇身一变,重新上岗,大大降低了生产材料的投入。

“看似简单的改造,不仅降低物料的持续损耗,还可以省下一大笔材料费,最小的投入赢得最大效益。”运搬工区党支部书记吕海涛说。

该矿本着“吃干榨净”的原则,把“省”字坚持到底,摸清家底,盘活资源。在“三乱”材料整治,长期闲置盘活、废旧物料回收上做文章。通过制定回收复用考核办法,加强废旧物资回收管理,由经营管理部跟踪督办,提高回收率。会同各业务部室进行月度、季度材料管理专项督查,严抓现场物资材料管理,加大维修复用力度,优先复用废旧闲置材料,创新“物资价值评估”机制,建立回收台账,对回收、修旧的每一件物品进行验收并“明码标价”,按照半月一通报、一月一考核、一月一兑现的方式严格兑现。

定期组织开展闲置物资整理、库存盘活、库房清理、“五小”电气设备维修等活动,分类盘放机电设备库中的闲置电缆,提升资源利用率。修复语音声光信号器、低压电缆接线盒、控制按钮共300余件,设备周转使用率提高60%,真正做到“榨干”价值榨出“效益”。

降在源头中

该矿在抓好设计源头、优化成本管控上树牢节约理念,坚持向设计要效益、向优化要节约,在质量和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确保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缩成本及工期,减少开采断档时间,实现降本增效新突破。

按照“压减一切不必要设计,杜绝一切过度设计”的原则,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掘进创优提效活动的实施意见》,详细制定6大项28小项“节约清单”,反复优化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压减成本支出,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该花的钱花在刀刃上。利用物流运输系统分类物料,明确外围运输主体承包单位,实行运输集中管控,“一站式”送达,实现辅助运输集约化管理。3336工作面利用3煤回风巷作为运输顺槽,减少巷道施工1060米,切眼由50m优化至40m,增加煤炭回收9600余吨。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护使用单元支架替代单体支护,单体租赁费用预计节省20余万元。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支护工器具管理,他们将培养工器具维护人员作为重点工作,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工器具维修复用率,减少新工器具投入,并对工器具存放、回收修复进行常态化考核,每季修复率严格控制在25%以上。在架棚材料及煤体破碎、断层加固材料上进行筛选,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做到节支降耗,坚决杜绝“微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