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杨村煤矿:拧紧节支降耗“链条”

作者: 林枫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4日

修旧利废完成190余万元,超计划完成3%,其中,废铁处置28万余元,废旧油脂处置1.5万元……一季度,杨村煤矿树牢“节支等同增收,降耗就是创效”的理念,坚持刀刃向内,聚焦机制、管理、技改打造“降本链条”,确保颗粒归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降本增效成绩单。

链接“硬指标”控本

该矿坚持向管理要效益,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要素”成本管控体系,制定《2025年市场化运行单位结算管理办法》,修订《矿办公经费考核管理办法》《电力市场考核管理办法》《租赁市场考核管理办法》等,将成本指标分解到岗、量化到人,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的责任链条,真正让成本管控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指标”,确保降本措施落地见效。

“通过建立‘班组—值班管理人员—材料员’三级联审领用机制,严控物料发放全流程。”生产准备工区区长张建新说。该矿建立“班清班结”动态考核机制,将成本管控与绩效考核挂钩,加大材料督导力度,每月对地面、井下各生产现场及料场材料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严格材料费预算管控,仅1-2月份,材料费定额指标节约18%,同时,将管理精髓转化为管理实践,坚持盘活存量、优化存量、变现存量,常态化开展废旧物资处置工作,全面落实存量优化,真正确保变“存量”为“增量”,通过“干将”平台,让闲置的“动起来”,盘活的“用起来”,一季度共盘活1废旧物资80余万元。

严控“微成本”降耗

“在发运期间,安排驾驶员集中装车、精准装车,避免重复装车,提高发运效率。”该矿煤质发运中心主任张金雷介绍,通过优化煤炭发运方案,采取“多、快、短”发运模式,严格规范推垛时间,优化推垛路线,全过程监督、全方位管控,压缩发运时间。建立车辆加油台账,做到一周一汇总、一月一统计,结合当月煤炭产量、销量和煤棚存煤情况,动态分析车辆油耗原因并及时调整。严格执行车辆保养制度,确保车辆处于最佳状态,并减少工程车辆使用率,加大煤场喷淋系统使用频次,减少洒水车洒水次数,降低燃油消耗。一季度,燃油消耗同比减少1.26万升,下降53.16%,节约费用8.82万元。

坚持精益化管理理念,创新构建"内部工程竞标+定向指派"市场化运作机制,一季度累计完成主煤棚挡煤墙积煤清理、东大巷风水管路综合整治、采区回风巷标准化治理等24项重点工程,对标社会用工创效25万元,双向赋能矿井提效、职工增收。

技改“增值点”提效

“我们通过智能化调度系统,实现了对司控道岔、锂电池单轨吊、猴车运行及物料、人员运输任务的精准管控。”运搬工区集控中心调度员李先迁说。运输智能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并根据矿井生产需求智能调配资源,锂电池单轨吊空载率降低40%,猴车运行效率提升35%,矿井运输更加科学高效。

该矿生产服务中心依托工业以太环网构建的智能监控平台,实现了管路压力、蓄水池水位、电机电流温度及深井泵状态等参数的实时可视化监测,实现电脑和手机远程“一键操作”,系统自动推送预警信息及维保建议,工作人员现可通过电脑或移动端完成水泵急停控制、故障报警等,并自动推送诊断分析信息,每年节约维修费用5万余元。

在3332-2切眼导硐掘进期间,通过“一站式运输”,解决了支护材料运输占用车辆多、存放占用空间多、单独装运耗费精力等诸多问题,减少了动作浪费,杜绝了抽料、重复卸料带来的安全隐患,实现支护材料“一站式运输”,每月创效2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