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济三煤矿:锚杆“变形记” 奏响“循环曲”

作者: 宋鹏飞 徐鹏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4日

在济三煤矿的巷道里,一根锚杆书写着重生与奉献的传奇。它曾是锃亮笔直的“愣头青”,肩负守护安全的使命;也曾是回收堆里的“弃儿”,在工人手中重获新生;如今以“多面手”姿态在材料回收复用循环链上发光,见证着煤矿人“变废为宝”的智慧,成为矿井绿色发展与高效生产的生动注脚,如同一曲资源循环的交响乐,跳动着责任与创新的力量。

第一次生命:井下巷道的“钢铁卫士”

刚出厂时,我浑身泛着金属光泽,身长2.4米,挺拔而立。材料员夏师傅说我们是井下的钢铁脊梁,守护矿工生命安全,这让我既紧张又自豪。随罐笼下降至地下数千米,锚杆钻机轰鸣中,我被打入岩层,四面八方的压力涌来,才懂“钢铁卫士”需与围岩相拥,撑起安全空间。在井下,我见过矿工汗珠坠入煤尘,掘进机“铁嘴”啃开岩石时火星迸溅,乌金被运出时巷道的短暂热闹。井壁地压带来挤压声,我和同伴咬牙挺住,即便锈蚀、微弯,也不让安全防线松动。安全员巡检时总说有我们在心里踏实,所有“委屈”都成了坚守的力量。直到采煤工作面回采完毕,巷道使命将尽,工人师傅把我取出,我暗自失落:使命就此结束了吗?

蜕变之路:从“废料”到“宝贝”的重生

被运回地面时,我和同伴们堆在回收料场的角落里,有人路过,瞥一眼就摇摇头:“这些废锚杆早该扔了,留着占地方。”就在这时,回收队岳师傅带着徒弟蹲下来,翻来覆去地检查我们,一拍大腿:“谁说这些是废料?好好拾掇拾掇,都是顶用的宝贝!”他的一句话把我们送进了回收车间,用锚杆拉直机给我“正骨”,缓缓校正我的身体,之前弯曲地方恢复了笔直,又被电锯精准地切成1.3米长的“新模样”。“长度必须精准,差一点都可能影响支护效果。”他边干活边给徒弟念叨。除锈、打磨、分区存放……一道道工序下来,我比原来短了一大截,却浑身透着崭新精气神。岳师傅检查时笑着点头:“看看,这不又成了好样的!”我的第二次生命,就这样在工人师傅手中悄然开启。

多重身份:循环利用的“多面手”

变成1.3米模样后,我成了液压单体支柱的“连接纽带”,在采煤工作面将支柱连成整体,如铁索连环般稳固支护体系,提升工作面安全性,让我比第一次下井更骄傲。不久,我又成了管路系统的“贴心管家”,余料被弯成钩子悬挂供风、供排水以及注氮管路,让管线整齐贴在巷壁,方便检修,提高效率,获赞“小身材有大用处”。更惊喜的是,我回到巷壁“老家”,被打入帮部岩层,成为管路挂钩的“定海神针”,保障着新鲜空气和清水的输送。即便最后成了无法再利用的边角料,也会被送到废铁堆存区,等待重熔成新钢材,以另一种形态回归矿井。

像这样一根锚杆的蜕变并非个例,而是济三煤矿在资源循环之路上精耕细作的鲜活注脚和生动缩影。据悉,济三煤矿在修旧利废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持续发力,制定《采煤工作面回收考核管理办法》,实行多职能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回收管理机制,推行支护材料复用创新技术,明确回收标准和流程,构建起全链条的循环利用体系,使工作面材料成本大幅降低,确保每一件物资“能回尽回、应回尽回”,让循环经济理念在井下巷道深深扎根,奏响矿井可持续发展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