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国防教育】煤海深处的“国防线”

王志勇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26日

       在天池煤矿掘进二区的井下巷道里,安全帽上的矿灯连成一片流动的光海。每当巷道顶板的锚网支护完成,工长老赵总会拍着我的肩膀说:“咱这手里的锚杆,拧紧一分,井下安全就多一分;这心里的国防弦,绷紧一寸,家国安稳就增一寸。”在煤矿深处摸爬滚打十五年,我渐渐明白,我们掘进工的每一次支护、每一次巡检,都是“我与国防动员”最质朴的注脚。

       第一次听说“国防动员”,是刚入区队那年的安全培训课。跟班人员指着墙上的应急疏散图,手里的激光笔扫过巷道里的避难硐室:“大家别觉得国防离咱矿工远,咱煤矿的应急储备、人员疏散能力,都是国家国防动员体系里的‘地下堡垒’。”那时我还不懂,直到一次井下应急演练——警报声突然在巷道里响起,我们按照预案迅速关闭动力设备,带着便携氧呼吸器向避难硐室转移。途中,老张扯着嗓子喊:“快!按编组走,别落下人!”抵达硐室后,跟班人员立刻清点人数、检查应急物资,压缩饼干、饮用水、急救包一应俱全,硐室里的通讯设备还能实时联系地面指挥中心。演练结束后,老张抹了把脸上的煤尘:“咱这演练不是走过场,真要是遇到险情,或者国家需要,咱这井下的应急能力,就是能顶上去的‘动员力量’。”

       从那以后,我开始留意身边的“国防元素”。区队的工具房里,除了常规的掘进设备,还专门开辟了应急物资储备区,防水布、应急照明设备整齐码放,每样物资都贴着“定期检查、随时可用”的标签;就连我们的班前会,每周都会加一项“国防小课堂”,有时是学习人防疏散知识,有时是听退伍老兵讲军营故事——老张是区里的退伍军人,他总说:“在部队里要保家卫国,到了煤矿,守护好井下安全、保障好能源供应,同样是为国防作贡献。”

       一年冬天,寒潮突袭,矿区周边的村庄出现供电紧张。矿上接到紧急通知,要临时调整生产计划,优先保障民生用电。井下的温度低,风筒吹来的风带着寒气,可没人抱怨。老张说:“咱煤矿是能源保障的‘压舱石’,关键时刻能顶上去,就是对国防动员最好的响应。”那半个月,我们每天在井下多待两个小时,看着皮带机源源不断地把煤炭运出井口,想着村民家里的暖炉能重新热起来,手里的风镐仿佛都更有劲了。后来才知道,我们多出的那些煤,不仅缓解了当地的供电压力,还支援了周边的冬季应急保障——原来,我们在煤海深处的每一份付出,都在悄悄为家国安稳添砖加瓦。

       现在的我,不仅是一名掘进工,还是区队的国防动员宣传员。我会在休息时给新工友讲应急演练的重要性,会帮着检查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有次,儿子问我:“爸爸,你在井下挖煤,和国防有啥关系呀?”我指着家里的台灯说:“你看这灯亮着,是因为爸爸和工友们挖出的煤能发电;要是遇到危险,爸爸们在井下练的应急本领,还能保护大家。这就是爸爸和国防的故事。”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里满是崇拜。

       在天池煤矿的井下,没有硝烟,没有号角,但我们掘进二区的每一个人都清楚,我们手中的工具,是保障能源的“武器”;我们练就的应急本领,是守护安全的“盾牌”。从班前会的国防小课堂,到井下的应急演练;从保障民生用电的紧急动员,到日常的锚网支护,我们用矿工的坚守,书写着“我与国防动员”的故事。

       煤海深处的灯光或许微弱,但当无数盏灯连成一片,就能照亮守护家国的路。这,就是我们天池煤矿掘进二区的答案——国防动员,不在远方,就在我们每一次的掘进里,每一次的坚守中。(作者单位:天池能源掘进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