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国防教育】藏在生活里的“家国守护课”

孙琪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26日

       第一次听说“国防动员”,是在爷爷的旧相册里。那是张泛黄的照片:年轻时的爷爷穿着蓝色工装,和工友们围着一台机床忙碌,照片背面写着“支援三线建设,人人有责”。爷爷摸着照片说:“这就是当年的国防动员,国家需要,我们就上。”那时的我还不懂,这四个字早已悄悄融入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真正触摸到国防动员的温度,是上高中时社区的一次应急演练。居委会阿姨挨家挨户通知时,我还以为只是普通的“消防演习”,直到看见穿着志愿者马甲的叔叔阿姨分发应急包,退役军人王伯伯现场演示如何用收音机接收应急广—“关键时刻,水电可能断、网络可能停,这些‘老办法’就是保命的‘新依靠’。”演练最后,大家一起搬运物资、搭建临时安置点,原本陌生的邻居们默契配合,我忽然明白:国防动员不是遥远的“指令”,而是你我伸手就能参与的“守护”,是陌生人之间因为“护家卫国”而结下的默契。

       后来上了大学,学校组织“国防动员主题实践”,我们走进了本地的军供站。仓库里整齐码放的压缩饼干、防寒帐篷,墙上贴着的“2小时响应、4小时送达”保障承诺,让我想起新闻里“救灾物资连夜运抵灾区”的画面。工作人员说:“我们储备的不只是物资,更是‘国家有需,即刻能应’的底气。你们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无论是当医生、工程师,还是普通劳动者,都是国防动员的‘储备力量’。”这句话像一颗种子,让我忽然懂了:国防动员从来不是某一群人的“任务”,而是每个普通人的“责任”—学生认真读书是储备人才,工人精心生产是保障物资,医生救死扶伤是守护生命,我们每个人的日常,都是在为“家国平安”添砖加瓦。

       如今的我,在工作部门会主动学认应急标识,会提醒家人定期检查家里的急救包,会单位分享国防动员的小知识。我渐渐发现,国防动员就像空气一样,平常时看不见、摸不着,可当国家需要时,它就会化作千万双手、千万颗心,拧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原来这堂藏在生活里的“家国守护课”,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国防动员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守护家园最温暖的微光。

       我们有幸生长在了和平年代。可当战争的硝烟散去,钢铁长城静默于边疆,我们是否曾思考:真正的国家安全究竟系于何处?历史与现实共同昭示着一个答案——它不仅依赖于前沿的锋利刀锋,更根植于后方亿万人民构成的深厚基座。国防动员,这一跨越军民界限、连接前后方的国家实践,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为磅礴的意义:它既是国家意志向社会的有力延伸,亦是社会力量向国防的有机汇聚,共同铸就了一道无形却坚不可摧的疆域。

       国防动员的核心维度远不止于物质资源的调配与整合,其更深邃的力量蕴藏于精神世界的构筑与认同。若将物资、人力、科技的集结视为国防动员的“硬件”,那么公民国防意识的觉醒、爱国情怀的升华、社会责任感的凝聚便是其至关重要的“软件”。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不仅体现在卫星巡天、舰艇蹈海的恢宏场景,更体现在每一位普通公民心中那份对家园安宁的自觉守护。这种精神动员如同无声的春雨,浸润心田,唤醒潜藏于民族血脉中的集体意志与担当,使国家安全从专门的“军防”转化为普遍的“民防”,从有形的“硬件”升华为无形的“软件”,从而获得最为深厚的伟力。

       步入信息时代,国防动员的形态正经历深刻重塑。传统动员模式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技术深度融合,催生了“智慧动员”的新范式。动员效率因数字化而倍增,精准度因网络化而提高,范围因全球化而扩展。然而,技术赋能亦伴生新的挑战:网络空间的虚拟疆域已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数据安全、信息防护、科技伦理等问题为国防动员带来全新课题。这意味着新时代的国防动员必须是创新与守正的和弦共鸣,既要拥抱技术变革,提升动员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亦需筑牢思想防线,确保民族精神内核在技术浪潮中岿然不动。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并非国防动员的“旁观者”,而是天然的“局内人”。我们的角色身份多元而重要:是国防知识的汲取者与传播者,是科技创新的潜在贡献者,更是国家认同的坚定塑造者。于我们而言,支持国防动员事业,并非必然要求戎装卫国,更体现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选择:关注国防动态,增强安全意识;投身科研攻关,助力技术自主;在日常岗位上恪尽职守,维护社会正常运行——这些皆是参与国防动员的切实方式。青年的智慧、活力与创造力,一旦融入国家防卫的大体系,便能焕发惊人能量,为国家安全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力。

       国防动员如同一幅宏大的织锦,每一条纬线是物质保障,每一根经线是精神信念,经纬交错间编织出国家的安全之网。这张网,无形却无处不在,无声却力量磅礴。它提醒我们,国家安全并非遥远的宏大叙事,而是近切的生命关切;国防动员不仅是国家的战略行动,更是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当亿万个体自觉地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便能汇聚起守护和平的磅礴力量,使中华巨轮在时代的风浪中行稳致远,驶向光明的未来。(作者单位:未来能源煤制油分公司)